杨旭和萧让回到萧庄已是黄昏,萧庄的保正萧毅听说杨旭回了村子,带着一帮庄民到了萧让宅子里。
以萧毅为首,众庄民再次拜谢了杨旭,弄得杨旭坐立不安,面红耳赤,更让杨旭不安的是,保正萧毅还询问了杨旭的生辰八字,说是要给杨旭建生祠,就建在村口石牌坊的旁边,以后萧庄的百姓能够日日记得杨旭的恩情,杨旭实在被逼的没有办法,胡乱说了一个时间,庄里的百姓太热情,动不动就恩人、恩公地一通叫,杨旭实在有些吃不消。
杨旭决定第二天就离开萧庄子直奔开封,萧庄的百姓再三挽留,见他心意已决,最后,萧庄的人凡是能动的几乎全庄出动,把杨旭一直送出五里之外。
“杨小官人,庄子里的老少爷们让我说句话,今后要是有用得着萧庄百姓的地方,你就捎个信,萧庄出钱出人,绝无二话。”
这话是萧庄的保证萧毅的原话,庄子里几百个青壮狠命点头,杨旭知道这不是客套话,离开庄子的时候杨旭的心是热乎的。
萧庄百姓给了杨旭一份承诺,杨旭心中反倒多了一份责任,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再过十几年,这片地、这些百姓都将在金兵的铁蹄下饱受摧残,杨旭心里沉甸甸的。
……
杨旭本来只想买一头驴子,最后却是当了一回救世主,还白得了一头驴,萧毅还派了两个壮硕的庄民护送,说是要一直护送杨旭至开封才能返回。
在两个庄民和萧让的陪同下出了萧庄,杨旭直奔开封。
也幸好有三人护送,要不然在济州府与广济军相近的要道上他就很难顺利通过,到处都有厢军士兵把守,说是济州出现要犯,厢军正在搜索要犯,不准进也不出。
到了兴仁府界,杨旭坚持要萧让并两个庄民返回,萧让见杨旭坚持,这才双眼通红地递给杨旭一个包裹,说是萧庄百姓的一点心意,杨旭推辞不过这才接了,不料萧让诡异地一笑,加了一句话:“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包裹除了一些黄白之物,还有一包药粉,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杨旭一听,心念一转,马上想到了一物,待再问萧让时,萧让只是笑笑“:“杨小弟你是薛郎中的弟子,打开一看就知道了,不过希望用不上。”
这话没错,杨旭虽说没有那些老郎中的丰富经验,但是看萧让那表情猜猜也知道了。
杨旭和萧让依依惜别,骑着免费的驴子,快驴加鞭,不消一个时辰就到了开封府境。
又过了半个时辰,杨旭自己贪图赶路,错过了市集,肚子空空已经在抗议了。
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发现包裹里除了十个十两的银锭和一些碎银之外,还有一套衣服,一些葱花烙饼和一个纸包,杨旭随手拿了一个烙饼放嘴里,再拿出纸包拆开了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其实他也闻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是一种习惯,心里面已经有了计较,这东西多半是传说中的蒙汗药。
把纸包放入包裹,杨旭连续消灭了三个烙饼,感觉有些口干,正打算找水喝,发现前面有一个简易客店,杨旭下了驴,牵着驴子走了进去。
客店前临官道,后傍一条小溪,门口搭个遮雨的棚子,有三四个客人正坐在棚子下饮茶、喝酒。
客店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老汉见有新客进了棚子,赶紧从屋子里出来,肩上搭块毛巾,双手还沾着面团,笑眯眯地接过杨旭的缰绳,道:“客官一个人?”
“是!”杨旭点头,那老汉有些吃惊,不过很快恢复自然,又笑着道:“客官是饮酒吃食还是喝茶解渴,店里有自酿的米酒,客官坐下来尝尝?”
“给我来一壶茶。”杨旭把缰绳交给老汉,自顾自找了个靠路边的位子坐下。
不一会儿,老汉拎着一个土烧的茶壶过来,又放了一个空碗在桌子上,给他洒了一碗茶,抹了一下桌面这才离开。
杨旭后边有几位客人,正自饮酒聊天,看打扮应该是过路的脚夫,不远处的树荫下还停着几辆板车,上面堆满了货物。
过几日就是端午了,这几个客人正聊着端午怎么过,有一搭没一搭的,杨旭无聊也就支起耳朵停着,时而微微一笑,突然,几个客人话锋一转聊起了济州府的事情。
“这几日济州府追捕盗贼,咱们已经等了两日了,路卡什么时候能撤?”
“昨天在官道上碰到一队飞骑,我还以为是禁军骑兵出动了,不过看样子不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