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王仔昔的丹房就位于大内的东北角,离皇宫大内不远,看丹房的位置,杨旭猜测这几个道士正在忽悠赵佶建太岁山了,再过三年,丹房所在的位置就会开始建造一座周长约六里,所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寿山艮岳。
王仔昔与刘老太监也一直不和,他刚受宠的时候,尤其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刘老太监放在眼里,时不时在赵佶面前进些谗言,说些刘老太监的坏话,奈何赵佶的态度每次都是模棱两可,既不会呵斥王仔昔的阴暗手段,但也不会只听他一面之词,更没有因为他的谗言而对老太监有所疏远。
后来,王仔昔通过另一个大太监李彦的口中获知,刘太监手上掌握着一支十分隐秘的皇宫暗卫,人数庞大且十分精锐,这支暗卫的人员构成复杂,散布于朝野内外,只效忠于赵佶,听命于刘太监,王仔昔这才明白刘老太监的恐怖之处,知道刘太监的圣宠远非几句谗言能动摇。
自从知道了刘太监的隐秘身份之后,王仔昔十分忌惮他手中的这支暗卫,这才停止了一些看似愚蠢的挑拨阴谋。
但是贪婪如王仔昔又十分觊觎刘老太监手上的暗卫力量,暗地里从未停止过倒刘活动。
刘太监深知王仔昔所图为何,因此对他也十分提防,两人表面上还算客气,实际上早就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就像现在,王仔昔从福宁殿出来后,直奔自己的丹房,根本不管身后紧紧跟随着的刘太监和杨旭二人。
“杨小官人是担心姓王的的耍手段?”出了皇宫,老太监的表情终于有了变化,笑着道。
果真是人老成精,杨旭就是这么想的:“刘都知英明,呵呵,姓王的一看就不地道,跟上去错不了。”
“呵呵呵,这个倒不必担心,丹房里新进的那些小娘子本都知心中有数,他也知道本都知知道,所以你大可放心。”
刘太监能不知道吗,他手上的暗卫无孔不入,要是连这点都不知道,那么这支暗卫的忠诚性就值得怀疑了,甚至连杨旭给杜充他爹看病的事情也是通过暗卫这个途径报上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刘太监会把杨旭推荐给赵佶的原因。
杨旭不知道有暗卫这回事,因此对于刘太监此话,杨旭猜测可能是因为两人关系不睦,出于了解敌情、知己知彼的原因,两人相互关注的密切一些。
出了东华门,往北走了几里地就到了丹房所在的地方,说是丹房实际上一个占地很大的美轮美奂的宫殿,里面堆满了各种奇花异石,应该都是赵佶钦赐的花石纲之物,当然以后这些奇石都会成为艮岳的一景。
杨旭无心欣赏,跟着老太监一路进了丹房。
丹房里主要的摆设当然是丹炉了,杨旭曾经每日跟丹炉打交道,看到王仔昔的丹炉,杨旭却差点嗤笑出声,他还以为自己进了兜率天宫,见到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
一人多高的丹炉气势磅礴,很有压力、很有氛围、很有噱头,不过恰恰也说明这个王仔昔根本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炼不了真丹。
这是个吓人的丹炉,杨旭摇头而笑。
“杨小官人可知造这丹炉花了多少钱?”刘老太监似乎十分欣赏杨旭的态度,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看到丹炉的第一反应都是震惊加膜拜,只有杨旭不为所动,似乎还有那么一丝不屑一顾的味道,这是刘太监喜闻乐见的事情。
“多少钱?”杨旭笑问刘太监。
“十万钱。”刘太监好像是专门过来拆台的,或者给杨旭捧哏的。
“这丹炉莫不是老君的八卦仙炉,啧啧啧,王道长还真是有道高人。”杨旭啧啧不已,羡慕、嫉妒,情绪复杂,表情到位。
进了丹房就是王仔昔的一亩三分地了,见杨旭这种神情,知道他是在说反话,于是哼了一声准备发作。不过见杨旭身边的刘太监一脸严肃戒备的样子,王仔昔不得不再次咽下一口老血,闷声吩咐一个小道童。
小道童看了杨旭几眼,转头出了丹房。
不一会儿,小道童再次进入丹房,身后跟了一窜身穿灰色长袍、低着头走路的小娘子。
一共是七个,杨旭数了数。
数到第七个的时候,杨旭心中一动,此女个子颇高,足足比前年六个高出半个头。
“王道长,全部都在这里了?”杨旭极力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淡淡问道。
“哼!”王仔昔脸色一沉,赖得理会一副小人得志的杨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