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胜利了。
当然,江天也胜利了。
老皇帝李隆基同意拿出国库的资金,收购江南的余粮。
户部侍郎、御史大夫王鉷面子上有点过不去,他原是反对朝廷出钱收购的,后来因为杨国忠赞成朝廷出钱,李隆基的态度也变化了。既然皇帝支持杨国忠的意见,他也就转而不再反对。但是,从内心里,他对杨国忠的防范又增加了一层。
尼玛!你这个杨国忠,现在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你踏麻的这是摆明了要跟老子过不去!甚至想跟老子争抢李林甫之后的宰相大位。
哼!没那么简单,你还嫩了点,不信就走着瞧!
杨国忠春风得意。
皇帝同意敞开收购江南农民手中的余粮,等于狠狠打了王鉷的脸,痛快!
杨国忠马上安排户部拨款,一定要帮助江天,把收购江南大米一事做好做实,存到官府的仓库里。等到明年天气大旱,米价大涨的时候,人们就会知道我杨国忠的先见之明。就会知道王鉷虽然官位比我高一点,但是我杨国忠的见识却比他要高明的多。
也不能只顾给国家做事,忘了自己发财。自己也得趁此机会狠狠发踏麻一笔大财吧。
反正江天的话是不会错的,明年米价一定大涨。老子一定要趁着今年价格低的时候,出钱购买一批大米,明年一涨价,不就大赚特赚了吗?
对啦!还有三妹,当然还有杨铦、杨锜、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他们,也让他们也出钱,一块干,委托江天购买大米,储存起来,明年不就也大赚了吗?
对!就这么干!有钱大家赚,有财一起发!哈哈!我们杨家人在发财方面是不能落在人后的。
杨国忠近期比较忙,已经有三四天没有到虢国夫人杨玉珮府上了。
一走进虢国夫人家,虢国夫人就说:“钊哥,是不是又有新相好啦?好几天也不来妹妹这里。”
“三妹,多心啦!世上哪个妹子也没有我的三妹好啊!”
“这还差不多。”杨玉珮娇笑道。
杨玉珮抱住杨国忠,亲了又亲。
情到浓处,两人又是一番男欢女爱。
杨国忠把江天预测明年大米会涨价,一定要趁今年价格低时候,多收购一些的话,对虢国夫人说了。
“那就赶快去收购吧。江天说的话一定错不了,他可是半仙啊!”虢国夫人说道。她对江天的话也是迷之般相信。
“是的,有发财机会,不发白不发,不发是傻瓜!”杨国忠笑道。虢国夫人也大笑起来……
“给杨铦、杨锜,还有两个姐妹也都说说吧,一起发财。”虢国夫人说道。
“好啊!你通知吧。”杨国忠说道。
虢国夫人很快就让杨铦、杨锜、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等也拿出资金来,统一交到杨国忠那里,购买江南大米。
杨国忠委托得力人士,把杨家几个兄妹筹集到的资金,都交到江天那里,让他帮忙代购大米,以待明年发个大财……
朝廷的钱到了,比预料的还要快。
爽啊!说明朝廷对他这次行动是大力支持的。当然啦,江天也知道,杨国忠在里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国忠和杨氏几个兄妹自己筹集的资金,也由可靠的人带过来了,让江天代他们收购大米,然后通过大运河运到洛阳,再由洛阳通过广运潭,运到长安储存起来。
大唐朝廷出资收购的大米,也经由运河运到东京洛阳,储存到洛阳的含嘉仓里。
江天本人也出资收购了一批大米,通过运河运到长安,存放在自己家的粮仓内……
江南东道各州郡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卖米难和米价低的问题。
老百姓从不同渠道,得知这都是由于观察黜置使江天大人的原因,才使政府敞开收购多出来的大米,无不感恩戴德,到处传颂江天的美名。
在整个江南东道管理的范围之内,一提起江天的大名,老百姓没有不称赞的:
“江大人呀!那可真是个好官,最喜欢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啦!”
………………………
后世不是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吗?
呵呵!看来我今天干的还是不错的,这么多老百姓发自内心夸赞我,牛逼啊!
把江南百姓的卖大米问题给解决了,给他们实实在在办了好事,也替大唐分了忧。
有点累了,该好好休养一阵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