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
子期是比较消瘦的长脸,圆眼、大耳垂肩。
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子期似乎沉浸其中,心不愿回来,神思游到仙境,感受那如此的空灵。
本来他就是天上的乐师,只因未来,宇宙根本的大法将要在世间洪传。
就如,无论走过多少荏苒的日子,高山流水和我的思念,仍然清晰的,如昨天一般。
俞伯牙达到了这般境界,那一瞬间也想起了那真正的天籁之音:
他与最好的朋友子期才一起下到人间,为的就是在人间结缘得法,也给神州的历史文化展现出一幕幕纯净无比的千古画卷。
伯牙心悲崖下抚琴,久而不停的雨声从弦中飞出,子期的心亦潮亦悲;山崩般的巨响冲出那弦,子期的心亦撞亦散。
从此静坐在这高山流水之间,不再抚起琴弦……
天国一愿下凡间,迷中还业苦锤炼。
更成为一名得道的智者,从此天地的神韵渐渐的了然于心……
伯牙笑道:“汝明吾意,亦明吾志?”(就是说你明白我要表达的表面,难道也明白我要表达的境界吗?)
似乎看见:
——文/萧玉
多少众生都为之感动的泪水涟涟,多少圣花为此竞绽,多少圣果为此展开笑颜。
子期后来以病故的形式走了,伯牙心痛的破琴折弦,他发出“吾心今生无人能知,吾琴弹奏与孰闻!”的感叹……
一曲弹出吾心声,知己天涯今得见。
那潮起潮落都是神力在展现,那悲鸣的海鸟,似乎在诉说着前生的悲壮和此时的挣扎。
这正是:
那真是:
明白了这些,大家就要擦亮眼睛,用自己手中的神笔,来把余下的所有邪恶灭尽。
神的韵律就这样穿越在这茫茫的苍宇间,神的天音传递到那无数的众神的心间、耳畔,
那清音真是雄伟壮观,巍峨无限,承载着万物,支撑着青天……
接下来李青莲,包括现在很多的同修,就正式的重回到这段真实的历史中去:
望着表面上的海水激荡奔涌,海鸟悲鸣呼号,山林杳杳冥冥。
从此,二人一起在这高山流水的美景中,心与心的完全沟通,脉与脉的完全相连。
我早已将思念播种在宁静致远的高山流水间,通过春风、雨、冬雪的灌溉,结出丰硕的果实
遥望当年,春秋时代的蓬莱仙山,一位琴师为了学习更高的琴意,而被师父独自留在这边。
吾在天涯正砍材,不知怎会这里来。
任记忆芬芳着,芬芳着柔软的心弦。
高山流水在这个神州的神传文化中,是关于音乐知己的一段佳话,现在就来看看这一段的历史,从轮回故事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文化。
那时,伯牙长的是四方大脸,浓眉,外加薄嘴片;
一次,一只小野兔可爱的从他身边掠过,他童心大起的前去追赶。
那琴音时而荡气回肠,时而低吟婉转,时而高亢,时而悲壮,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如百川归海的浩浩荡荡,时而如山间清泉的滴滴咚咚……
本故事中的俞伯牙就是玉儿,钟子期嘛就是李青莲自己,那位道人就是云兄,两只仙鹤还有龙王野兔飞鸟都是余下的各位,就不一一对应了,这一段的历史就是大家这样演绎出来。
那是一种默契,那是一种心与心一起跳动的快感。
山林的杳杳冥冥,在衬托着它们那博纳万物的胸怀和与世无争的境界。
那是一段真正的“天音”,在一个空旷无际的境界,他身着七彩的仙衣手抚神琴,奏出那遥远的绝响!
这么弹奏着过了很多很多天,连天上的飞鸟都读懂了,在他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天”(心境),飞鸟感动的四处找寻。
伯牙四望无人,于是静下心来。
在一起做过那么多的事情,大家曾经在一起辉煌,在一起沉沦,在一起……
正好遇上一位路过这里的道人,它叫了几下,说明了伯牙的困惑。
是我在等待了千年后的今天,诚心的期盼!
许久,一只鸟儿落在桌边,欢叫着,他才回过神来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奏出那无比清净,无比慈悲的乐章,多少伟大的天神都为此赞叹!
一日,山雨蒙蒙,天开始下起了小雨。
散文诗:高山流水和我的思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