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
不仅仅是马克达的帝都情况危急,另一边的维慕奇乌帝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
一片平原上
残缺的的遗骸夹杂着金属碎片,鲜血如喷漆一样涂抹在金属外层,显得妖艳与骇人。
不知名的气味在回绕,血液和泥泞混合在一起,如同一层褐红色的烂泥油漆。
乌黑的云层间,一艘艘战舰无声地穿梭,让这片战场显得格外寂静。
这批战舰中,就有着尼博士。
尼博士看着屏幕上的战损比,目光极度阴沉。
自从机械神教开始正式进入主世界以来,就屡屡受挫,以青玉战役为例,机械神教的攻势被多次打断。
尼博士完全想不到,维慕奇乌帝国会如此强硬,完全不顾及伤亡,多次派兵支援,导致原本尼博士以为的遭遇战变成拉锯战。
因为战舰刚刚突破大气层,此时护盾最为薄弱,尼博士需要立即夺下一片广阔的地区,来作为主力舰队登录的桥头堡与修理厂。
而青玉平原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地方,地广人稀,适合战舰修理,周围地形坦荡,不怕被设伏,道路四通八达,周围连接许多维慕奇乌帝国重要的战略地点。
所以原本尼博士就划出近五千精锐战舰前去夺取,结果万万没想到啊。
维慕奇乌帝国简直不要命,两个驻扎的军团拼命抵抗,硬生生抗住战舰的突袭,等到支援到达。
随后情况就变了,为了这个青玉平原,尼博士多次派兵,而维慕奇乌帝国也是如此,最后这场原本仅仅是遭遇战的战斗,还得到一种历史意义。
如果输了,机械神教就会气势弱一分,尼博士的传教必然会被那些摇摆不定的普通人排斥,如果赢了,机械神教损失又太严重,得不偿失。
输赢都亏,让尼博士很难受。
权衡再三,尼博士还是选择不顾损失拿下青玉平原,所以,即使后来青玉平原以机械神教的胜利告终,但是尼博士认为,自己只是在战斗层面赢了,战略层面绝对输了。
(可以参考日德兰海战,德二虽然一场战斗赢了,不过战略上输了)
主世界地域辽阔,不可能全部打下来。
尼博士计划是灭了马克达帝国,重创维慕奇乌帝国,然后威压北地联盟,拦截诸神支援,再利用马克达的帝都砸在海面上,掀起超级巨浪,让各大势力后院起火,以此要挟主世界议和。
结果现在倒好,马克达仅仅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部分舰队依旧隶属帝国,而维慕奇乌帝国却不仅没有被重创,还反重创了机械神教。
在付出大量战舰后,机械神教好不容易得到桥头堡,开始正式战斗时,维慕奇乌帝国却派大军阻止机械神教的步伐。
每推进一公里,机械神教就得坠毁相当数量的战舰,甚至在重要战场上,陆地已经被战舰碎片与血肉遗骸覆盖,宛如地狱一般。
现在尼博士估计,如果按常规打法来看,机械神教甚至会被活活耗死,这让尼博士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做人,战争的潜力终归有极限,所以尼博士不做人了!
毒气武器?
放!
高危武器?
放!
基因武器?
放!
生物武器?
放!
……
各个战场被尼博士投放大量可怕的武器,但是作用依旧不明显,精灵族加入战斗后,德鲁伊的净化术,治疗术让很多慢性武器失效。
对于大杀伤性武器,维慕奇乌帝国的军队也丝毫不怕。
由于文化差异与训练,维慕奇乌帝国的士兵根本不惧怕死亡,甚至个个都是疯子,死前也得咬一口敌人。
正常部队如果伤亡超过三成,肯定会撤退了,再不济军心也乱了。
精锐部队也仅仅只能承受一半的伤亡比例,然后军心不稳。
但是,维慕奇乌帝国的精锐军队甚至能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完全没有俘虏与投降这种东西。
加上各地传奇开始前来战场支援,机械神教的攻势已经被遏止。
攻势被拖延就会让机械神教陷入慢性死亡。
对于这种僵局,尼博士决定启动杀手锏!
……
【滴-检测到高能量体出现,数量:9
预测:
传奇生物出现可能性:79.1%
虚龙级魔导战舰可能性20.6%
异界存在降临可能性:0.1%
其他:0.2%】
无数信息进入尼博士的数据大脑中,让尼博士微微一笑。
此时,他正在一心二用,一只手已经把手摸在马克达帝国的帝都上了,不久之后,这个伟大的人造品就会砸在海面上,然后造成巨大的影响,肯定能迫使各大势力议和。
现在,自己可以全心全力阻止这批宵小之徒了!
“载体全部投放!让这些生物知道,我就是新时代的造物主!”
尼博士低声命令一声,然后饶有兴趣地看着屏幕中露出身影的九名传奇。
……
云层间
九名周围缠绕着无数铭文的传奇看着尼博士所在的这批舰队,如同狼群看着一片美味的羔羊。
为了尽量避免普通士兵的损失,主世界联军组织了大批传奇组成小队,来围剿这些落单的舰队。
虽然看着是几百艘战舰,不过在传奇眼中,这种数量的战舰完全就是渣渣,换句话说,这九个人包围了这几百艘战舰。
计算着时间,为首的传奇笑了笑,手中阔剑举起,吼道:
“砍了这批机械崽子!”
话语刚落,九位传奇化作九道流光冲出,无数斗气与魔法乍现,这几位传奇已经预想到这几百艘战舰爆炸的样子了。
bng!
一声轰鸣炸响,不过炸的不是战舰,而是一名高高举起法杖的传奇法师。
原本刚刚凝聚出一个传奇法术的他,突然变成漫天血雾,华丽的法袍变成碎屑,飘散在四方。
没有反应过来,无数蓝色雷霆如龙蛇一样扭动在空中,笼罩住剩下的八位传奇,如同一座牢笼。
“这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