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的前部马上结束,【明后天】写完一起更新。
下面是中部一些可能有敏感词的地方,测试一下哪些会被和谐。
————————
“我这里有个故事。”
“我手里放不下。”
“那就算了。”
“那个……说说吧。”
——
清末五大臣出洋,欲借宪政之尸,还帝制之魂。
革命党人吴越欲行刺杀。
同志陈秀相争。
吴越问:“舍一身刺杀与缔造革命,何为易?”
陈秀答:“自然是前者易,后者难。”
吴越说:“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
吴越的刺杀并不成功,只炸死了自己。
同行的张容也被捕入狱。
清廷改吴越为“樾”,张容为“榕”,添木做枷,以昭恶名。
后张容被张占魁所救。
张占魁是江湖人,与张容素昧平生,却同情革命党,甘愿自冒风险劫狱。
“原因?”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立气齐,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侠。
通古今,辩然不,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又言,侠以武乱禁,力折公候。
士以文乱法,权行州域。
侠士,这就是原因。
救人是为道义。
1911年。
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序幕,清王朝濒临灭亡。
张容组织联合急进会,响应革命。
1912年。
张作霖在德义楼摆下夜宴,盛请张容共商革命。
席间张作霖突然发难,左右杀出,枪击张容。
容死,年二十八岁。
同年夏,张作霖奉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令,根除奉天革命党。
张作霖放RB浪人薄无鬼,意欲引革命党出手,激化矛盾,引革命党与RB人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张占魁欲出手解决,为师兄李存义所阻。
李存义一直反对师弟与革命党相交过深,也知道此时不得不出手。
事要办,人要除。
张占魁与李存义面临当年吴越、陈秀相同的困境。
一门里,有人做面子,就有人要做里子。
守望相助,互为表里。
李存义问张占魁,“是杀一人难,还是支撑一个门派难?”
张占魁答:“执掌门派易。”
李存义说:“好,我只做难的事。”
李存义杀薄无鬼,亡命天涯。
张占魁执掌门派,光大门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