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这上联的神态模仿老师平日讲课时摇头晃脑。
豆鼓是阳江的特产,牛乳是顺德的特产,四会沙糖桔更是远近闻名。
出完上联,苏一文再补充说:“你在对这上联的时候,一要用三个地方的不同特产对另外三个地方的不同特产;二要你所答的下联里面一定要用‘马’字来跟我的‘牛’字相对。”
对苏一文定下来的条条框框,龙村这群小孩子听后心里都打起了鼓,觉得如果要按苏一文提出的要求来对这上联确实是难度不小。
这的确是一道难题。
小龙飞用手挠着脑瓜,蹙眉定睛在思索。
龙村的小孩子们都紧张地望着小龙飞,心里都像有只小鹿在撞着“砰砰”地响。
苏一文与水东村这群小孩子见对方这副模样,故意开声催促他,以打乱小龙飞的思路,七嘴八舌地叫:
“快点对啦!”
“是不是对不出呀?”
“再拖你们就输了!”
顷刻之间,小龙飞便想到了下联,清了清噪子,一字一音地对了上来:
肇庆裹蒸新会马蹄鹤山鼓油膏
那群小孩子在斟酌着:
阳江豆鼓顺德牛乳四会沙糖橘
肇庆裹蒸新会马蹄鹤山鼓油膏
小龙飞这下联,用三个地方的特产来应对苏一文所出的三个地方的特产:
肇庆裹蒸驰名四方;新会盛产的马蹄又爽又甜,为世人所称道;鹤山出品的鼓油膏是远销各地的特产。
更为巧妙的是,小龙飞所应对的下联里面的“马”字正好跟苏一文所出上联里的“牛”字相对应。
苏一文和水东村的孩子们细细琢磨,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觉得小龙飞这下联答得十分完美,要想在它里面挑骨头也无门了。
书香门第出身的苏一文,他的家教与修养历来都很好,他又是一个愿赌服输的正直小孩,此时无奈地对小龙飞说:“这一回合,算你答得对。”
龙村的小孩子们见第一回合得胜,高兴得拍掌跳了起来。
苏一文的眼睛骨碌了好几回,开口又道:“这次我再出一下联。
水东村的光头仔拍了拍手掌,说:“我们的秀才肯定是有猛料出来了!”
苏一文摇晃着小脑瓜,出了一下联:
香花不红红花不香只有牡丹玫瑰花又红又香
苏一文强调:“众所周知,‘香’字相应对的是‘臭’。我这下联里在三个不同位置上有‘香’字,所以你应答的上联一定要在相对应位置上有三个‘臭’字。”苏一文提出的条件确实有刁难的味道。
明摆着如此严苛的要求,想答得完美实在太难了,着实令小龙飞措手不及。
他摇着小脑瓜,搜索的触角在脑海里不断地伸缩着:“这……这……这……”
苏一文见小龙飞这个情状,以为他无法应答出来,得意洋洋地:“龙飞,我看你这一回是输定了。”
水东村的小孩子们欢呼起来,猛地拍着手掌,仿佛那些美味可口的酸味已经到了他们的嘴边一样。
而龙村的小孩子们见势不妙,个个紧闭着嘴,目光全都聚焦在小龙飞身上,有些人脸上已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泄——”这时候,站在小龙飞身旁的肥仔华突然放了一个响屁,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苏一文瞪了肥仔华一眼,责备道:“你呀,真不识趣!众目暌暌之下放屁,却不找个地方去避一避!”
肥仔华红着脸,说道:“我今早吃番薯多了,刚才肚子的气不知怎的一鼓,屁就出来了,真不好意思。”
听到屁响,一道亮光在小龙飞的眼前掠过,他的心窍顿时开了,朗声说道:“我有答案了。”
孩子们未明所以:“你有什么答案呢?”
“你们听着,”小龙飞慢悠悠地开腔应对出上联:
臭屁唔响响屁唔臭唯独番薯芋头屁又响又臭
孩子们听到小龙飞这调皮而又近乎低俗的上联后,忍不住哈哈大笑,有的小孩还笑得捂住发痛的肚子。
臭屁唔响响屁唔臭唯独番薯芋头屁又响又臭
香花不红红花不香只有牡丹玫瑰花又红又香
水东村的孩子们将上下联细细品读后大声叫好!
小龙飞历来是个出了名的捣蛋鬼,这次所回答的上联,虽然人生格调与艺术品位比苏一文所出的下联低俗一些。
但其所用的词性、平仄基本与苏一文所出的下联相应,以“臭“和“香”对个正着,你无法再对他进行挑剔。
苏一文想不到龙飞竞然一下子就能够对出自己所出的下联,无奈地摇着脑袋。
肥仔华上前用手推了推小龙飞的肩膀,说:“你也出一道难一些的,让他们答不上来。”
龙村的小孩子们也在高声叫道:“是呀!龙飞,出一道难题给他们。”
小龙飞蹙起眉毛用手使劲地摇着小脑瓜,一会儿便想出上联来。对苏一文说:“你听着,我出的这上联是:
里洞靓油炸洛洞靓豆腐香香滑滑确系醒
他见苏一文未能即时开口作答,也模仿苏一文刚才的神态,提高声音,强调说:“苏一文,你要注意,我所出的这个上联,里面既要有我们龙凤镇的地方名,又要有我们龙凤镇的地方特产,两者都要兼顾。如果你的回答牵扯到别的,就算你答不对。”
苏一文:“这…这……”
里洞是龙凤镇的一个地方,出产的靓油炸香而不躁,深受人们的喜爱;洛洞是里洞的一条村,出产的豆腐十分嫩滑,有口皆碑。
小龙飞继续说:“我这上联第一句有一个?洞?字,第二句也有个?洞?字。还有,第一句有一个?靓?字,第二句也有一个?靓?字,所以,你应答时必须在第一句与第二句要有两个相同对应的字眼。”
这的确是一道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当场回答的难题。
这下子可把苏一文难住了,他用手搔着脑瓜,眼睛凝定了很久也答不上来,只好问水东村的小孩:“我一时间想不到下联,你们有谁想到了?”
与刚才兴高采烈的情景相比,水东村的小孩子们要么是摆手说不行,要么是摇头叹无奈。
苏一文见状,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谁知他这一摇头,竟然摇开了思路,想起有一次他爷爷对他讲过撰联妙手陈一文撰联的故事。
从前,在龙凤镇社村有个能诗善对,撰联妙手的人,名叫陈一文。
他生平喜欢饲养鸟雀,外号“雀仔佬”,自少勤奋好学,天性聪慧,曾参加省的会试,获第一名贡生。此后在社乡设馆授学,以文学造诣深广而闻名镇内外。
他所作白话对联,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凡俚言俗语,皆可入联,一经入联,便盎然成趣。
陈一文还善于集句撰联,一次他在南海西樵山龙门会馆举办的翰林举人、当代名流的公开征联中,他以鹤顶对的妙联,以《四书》名句“临之则敬,允矣唯恭”作出龙门县的吉称“临允”县二字而夺魁。
陈一文撰的妙联、巧联、绝联、趣联,广泛流传于民间,有“对联专家”之称。他生前在学校课室门口写下的一对景联还在激励后人:
室自升堂循序入
人须有道向中行
苏一文依稀记得,他爷爷说,有一年元宵节,社村前搭起了大戏台和佛像的坐棚,只见陈一文妙手落处,一对白话联就显在众人眼下……
于是,苏一文信手拈来,高声吟道:
白鼻哥上门索油当然丢架
苏一文吟出陈一文的上联后,看着小龙飞提出对答要求:“这上联要紧扣唱大戏主题,人物对人物……”
小龙飞未待苏一文解释完,便不耐烦地打断他说,“苏一文!你不用再说了,你出的‘白鼻哥’,我用‘花面佬’对你;你出的‘上门索油’,我用‘登台拜师’对你;你出的‘当然丢架’,我用‘请勿挤台’对你,这不就对上了吗?”
苏一文暗自嘀咕,一时竟说漏了口,问龙飞,“你是怎么知道的?”
龙飞被他这近乎弱智的一问,真是无语了。须知道,但凡龙门人士,上到一百几岁,下至三岁孩童,那个不知,谁人不晓撰联妙手陈一文呢?
只听到肥仔华走到苏一文面前,小声地说,“秀才,你这还用问吗?太平社村撰联妙手陈一文你总该听说过吧?别以为自己知,别人就不知,”肥仔华说到这里,再靠近苏一文一些,在他的耳朵喃喃轻语,“我还知道,佛像棚的对联是‘生锈铁,一律不用’;‘朱砂符,一贴即安’呢!”
苏一文是彻底被这肥仔华弄得无地自容了,幸好这是在他耳边说,要不然,被大家知道了他拿陈一文的对联出联这种事,真是丢人死了……
苏一文恨不得面前有条缝,立马钻进去。
过了很久,水东村的小孩子们都没有人挺身而出来作答,苏一文只好泄气地:“我们水东村的现在答不来了。龙飞,我看你出了上联后,自己也未必有好的下联答案。”
“我当然心中有数,才给你们出这上联啦!”小龙飞嘴巴一翘,提高声音,故意一边做着手势,一边一字一音地说,“我的下联是:‘上沙大番薯下沙大萝卜无得弹’。”
上沙村的田地是大海历经千万年退潮后留下的黑色潮泥,且混有适度的细沙,肥而不板结。
上沙村,尤其是相思山以下的山是泥中带沙,最适宣种植大番薯,由于水质与土质不含有害物质,所以常吃大番薯的上沙村村民有特别多的高龄人,后来有人甚至活到了116岁的高寿。
而下沙村是上沙村村的下游,那里土地平坦,沙中带泥,当地人说那些是“潮尾沙”,种出的大萝卜又爽又甜。
所以沙村祖祖辈辈都习惯种植大番薯和大萝卜。龙凤人都知道,上沙村所种的大番薯,下沙村所种的大萝卜,甜爽爽,别有风味,远近闻名。每逢到大番薯与大萝卜的收获季节,许多外地人的客商都会幕名而来,争相抢购。
小龙飞所讲出的下联,第一句有一个”沙”字,第二句也有个”沙”字,正好与上联的两个“洞”字相应和。
还有,第一句有一个“大”字,第二句也有一个“大”字, w.ukansh.m 正好与上联的两个“靓”字相应和。后面那句,叠字对叠字,既工整又彰显这里的地方特色,令人击节叫绝。
苏一文细细品味过龙飞的上下联,知道这一回已经输了,沮丧地用双手抱住脑袋,叹了口大气:“唉!”
经过一番较量,小龙飞所领衔的龙村小孩子们得胜了,肥仔华先动手捧起放在地面上的那堆零钱,其他小孩子也陆续捡起地面上剩下来的散钱,跑到”精食的”酸味店的档口前,大声叫道:“老板,刚才你讲过的七折优惠,给我们每种酸味都来一些。”
没有多久,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各种酸味一一酸黄瓜、酸萝卜、酸荞头、酸姜片、酸藕片、酸芥菜等应有尽有摆在龙村那群小孩子面前。
他们狂喜得连牙签也不拿,索性用手抓起酸味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小龙飞吃过几件酸萝卜和酸杨桃后,用手抹了抹嘴巴,再用牙签挑着一块酸木瓜,得意地对苏一文与水东村的小孩子们晃动着,说:“精食的这酸味多好吃!”
龙村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大吃一顿后,向他们的对手——水东村的小孩子挪揄道:“哟,这些酸味真是吃过返寻味。如果不服气,我们下次再来较量一番。”
明明已经输了,又要受人家的嘲笑,苏一文与水东村那帮小孩子们心里很不爽,但有言在先,只能低头认输,白白流着口水,在旁看着对方狼吞虎咽的吃相。
他们也知道,这不能怪苏一文不聪明、没文才,只能怪龙村那个小龙飞实在太历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