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十年之后,悟通已然十岁。十年之间,先七年随南海大士观世音菩萨习学法术,七年的法术修学后,眉间生出金色莲花印记,印清淡而雅观不俗,半人半妖体质,自小所有夜晚都在南海普陀落伽山上一清泉中休息,一天成长相当于两天,七岁时便有十四岁的身体,一眼望去,身高七尺有余(隋唐时,一尺合大约26.7厘米),且生来天资聪颖,文采颇高,外表清秀俊朗,生性冷淡孤僻。后三年回归三藏出家之处洛阳净土寺,跟随三藏之师兄,正式剃度为僧,修学佛法,故今算作其十岁有七。
“悟通师弟,师父叫你过去一趟!”小师兄奉命来禅房叫悟通。
“这就来!”悟通站起身,一路跟随师兄来到净土寺的后禅院。
深秋傍时,凉意转为微寒,几堆昏黄的落叶在同色系落阳的搭配下,凄惨的心境由内而外,禅院之中,一老僧身着红色黄格边丝的袈裟,只见他双手合十,双眼紧闭,苍白而修长的胡子和眉毛竟犹如一根根笔直发亮的银针一般,威严而让人心里踏实。
“弟子悟通见过方丈师伯!”
“阿弥陀佛!”方丈睁开眼看着眼前这长相俊俏的小和尚,说道:“悟通,你来了!”
“弟子不知师伯找弟子所谓何事?”
“你该离去了!”方丈的声音犹如洪钟,“三年前,南海大士观世音菩萨再到我净土寺,告诉我你的身世,又让我教于你三年佛法,之后便让我送你出寺,前往长安,去助长安帝王渡过一劫难!”
“师伯,以弟子的能力,可以完成菩萨交给的使命吗?”悟通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不禁发问道:“还有关于弟子的身世,可否告知!”
“不知,不尚了,不可言明!世间的一切都尚不可知,都是你要自己参悟的东西!至于身世,能否知道是你自己的缘分而决定的,我只能告诉你,你的师父是前往西天拜佛求真经的僧人三藏!”
“可——”悟通下一个问题还没出口。
方丈已经再次闭上双眼,“今晚收拾行李,明早就出发吧!”
悟通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双手合十,深深施一佛礼:“弟子谨遵师伯教诲,定尽己所能,造福苍生!”
悟通退出后禅院,一缕不合时宜的秋风吹过,那惹人迷醒的阵阵寒意带动了几片落叶,老方丈叹了口气,“苍生的通性,人性的通病,不知你是否能参透啊!”
次日清晨,小和尚向方丈来报,悟通已然不在禅房之内,行李也带走。
“昨晚应该就走了!”方丈不为所动,继续讲经念佛,就像一切都没有变过。
闲言不多讲,单说柳悟通,确实如同方丈所言,昨日晚上他便已经悄悄离开了净土寺。为什么连一晚上都不肯多待呢,并非是悟通怕早上离开还要经历告别时的痛苦,其实在悟通看来没什么好告别的,他与寺里的众师兄也没有多少交情,可能是身世异于常人,让悟通与师兄弟尽管每日一同吃住,但彼此并不相知,甚至日常的交流也没有多少。他只是单纯觉得既然可以走向下一个阶段,就没有必要在原地过多地停留,毕竟他还有太多未知的疑惑缠绕在脑海之中,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他强烈的感知能力在潜意识里告诉他,他的身世凄惨,是难以放下的尘缘,是可能再修习多少年经书佛法也无法决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