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郑坤一直没有主动去招惹这支兽族伏军,并非郑坤不想,仅仅是因为人手不够。
想着反正是一支伏军,肯定暂时不会主动暴露目标,也不会主动参战,所以干脆不去管它们。
但是这支部队不再埋伏,要前来参战,这可怎么办才好?
如果让这支部队冲杀过来,也许真的能帮凿齿解围。
只不过郑坤灵光一闪,突然想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办法。
这个想法一出,郑坤决定只带一万“禁卫军”去迎接一下伯皇带领的两千“铁军”。
他想学一学后世的伟人,也想考验一下自己,更重要的是他想以身涉险,真正的融入这帮野人。
后世有一部纪实文学,叫做《巍巍昆仑》。
书中讲述了一支叫做“昆仑纵队”的部队,以三万兵力,带着胡宗南二十三万大军在秦晋大地之间躲猫猫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牛逼,真的很牛逼。
一举破解了敌军在多个方向发起的“重点进攻”。
甚至改变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华夏格局。
这么牛逼的事,郑坤也想去干一干。
骊畜被郑坤派到秦岭余脉打阻击战。谍战部队就由郑坤亲自来管。郑坤对谍战队员下达了两项指令。
第一,弄清秦岭伏军的具体情况。包括主将是谁,兵力多少?
第二,故意放几批机灵一点的俘虏逃回秦岭。
在放走之前,故意让它们以为凿齿即将获胜,人族无力支撑,蓝田极其空虚,轻易就能攻克,甚至能一举俘虏人皇伏羲。
郑坤这样做有两大考虑。
第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之前,这支伏军处于埋伏阶段,很难掌握其具体兵力。
现在,敌军已经开拔行军,这就能轻松搞清敌方兵力和主将了。
第二,分批放走俘虏,让它们传递同样的情报,这就能误导敌军主将。哪怕它收到凿齿被困的消息也不会轻易相信。只想一举攻克蓝田,拿下此战首功。
若是能俘虏人皇伏羲,那么功劳就更大。不但能收获巨大的地盘,甚至能永世奴隶人族。
这就是郑坤想出来的险招。
他准备以自己为诱饵,将敌方这支部队紧紧的吸引到自己身边。
从而为其他三支人族大军争取时间。
只要敌军这支伏军不能参战,郑坤相信我军在三大战场都能实现巨大的胜利。
如果能争取三到五天时间,被围困的凿齿一定会发生转变。
第一天,也许还是很愤怒,甚至很狂暴。
第二天,也许还会等援军,想突围。
第三天,也许还是不服,但是渐渐会感到无力和无奈。
只要我军能撑到第四天,哪怕凿齿还是很不爽,很懵逼,但是被困的几个兽族诸侯一定会产生更强烈的求生欲望。
特别是兽驳,这个兽中智者一定能看懂我军围而不打的真正意图。
甚至会主动发起和谈。
这就是“以打促和”的精髓之处。
我军并不主动议和。
但是打得你不得不主动前来议和。
人族如果主动提议和谈,兽族是不可能接受的。
因为骄傲,因为脸面,因为兽族强大。
人族本就弱小,姿态如果放得太低,哪怕凿齿被围,它还是会看不起人族,就算死它也不会接受和谈。
但是通过合围,一日日消磨掉它的骄傲,自大,狂妄,当它真正觉得死亡将临时,都是活了400多万年的灵物,怎么可能不在乎生死?
这就是郑坤为什么要争取三到五天时间的原因。
冲冠一怒,仅仅是一时之勇。
曹刿论战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如此,日常如此。
就如熬鹰。
就算你桀骜不驯,那又怎样?
老子熬得你不得不服。
……
蓝田邑。
俘虏放了一批又一批。
野人们都不太会演戏,但是蓝田邑真的人手不足。这就不是演戏了,一切都按郑坤的想法往前推进。
甚至很多不准备放的兽类都找到了逃生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