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岩石下士是狙击手,他与大家穿的不一样,大家穿的秋季迷彩服,是由裤子和带大大兜帽的上衣组成,而他穿着M41迷彩长袍,这种长袍由于能很好的改变士兵的外形轮廓(不分上衣裤子),所以能帮助士兵在灌木丛和森林中很好的隐藏自己。长袍为套头样式,穿在携行装备外面。为了便于穿脱,胸部有开口,用扣子进行固定。
他在迷彩长袍里的腰带上,左右各挂了一个莫幸-纳甘使用的M1938弹药包,左边弹药包里面放的是30发散装的莫辛-纳干步枪7.62×54R步枪弹,右边弹药包里面也是装着30发散装的7.62×54R步枪弹,而使用普通莫幸纳甘步枪的红军士兵弹药包里面是放的5发桥夹,但加装了瞄准镜的莫辛纳干M91-30狙击步枪是不能利用桥夹装填子弹的,因为桥夹只能垂直于弹仓往下面压,而现在枪机上方被瞄准镜挡住了,所以只能一发一发的往弹仓里面压子弹。
他专门装备的弹壳完全涂成绿色的特殊亚音速减装药绿色弹壳子弹120发,则是放在他的山地背包一个小侧包里面的。勃朗宁HP手枪套和两个手枪弹匣袋是挂在腰带后面的,他的山地背包上面还放着布伦机枪的枪管携行包和机枪携行包,他不是机枪手,但现在必须先把机枪背上。
加莉娜少尉与岩石下士一样,也是身穿M41迷彩长袍,她的武器是那支安装了Zeiss8x瞄准镜,还加装了可拆卸的Hb-23消音器,加装了保险延长杆,并且改为设定式扳机的98K狙击步枪,在她的迷彩长袍里面,腰带上挂着三个双联皮制弹袋,左侧挂着两个,总共是4个弹袋,右侧挂着一个双联皮制弹袋,标准携弹量为65发(枪上5发),每个弹袋装两个5发桥夹,子弹都是“Anhss”7.92毫米专用狙击步枪子弹,至于Hb-23消音器和专用亚音速狙击步枪弹,都是放在山地背包里面。在她的山地背包上面,也放了一支加了两脚架和肩托的反坦克瓦尔特Z型战斗手枪〔KpfpistleZ〕改装的冲锋手枪〔Strpistle)。
雷娜实际上也算狙击手,只不过她使用的是带“6-perZeissZielshs”蔡司6倍瞄准镜的G43,扳机力专门按照自己使用习惯调低了的。她也是在腰带上前面左右两侧各挂上一个G43的帆布弹匣袋,所以随时能使用的弹药有50发子弹(枪上一个10发弹匣),其余还有6个弹匣加一些5发桥夹,也能保证200发子弹。
在腰带后面则挂上了勃朗宁HP的手枪套和两个手枪弹匣袋,再挂上了那柄张思然跟她换的索林根侦察兵匕首。不过她还负责提那部S1311电台。
针头大婶挎着一支波波沙冲锋枪,也是三个弹鼓,一个三联装35发弹匣袋,不过在德军的山地背包上,她还携带一只军医用急救背包、一只巨大的医用水壶,由于执行的是敌后秘密行动,所以她并没有戴上红十字袖标。那个机枪手的装6个弹匣的备用弹匣袋也归她背着,幸好她腰身粗,背上这么多累赘的东西后,倒也不显得太奇形怪状。
大熊和针头大婶去了集团军军械处后,半个小时左右来接他们去机场的卡车就来了,大家就上了车厢坐下,张思然进了驾驶室,让司机先去集团军军械处,到了那里,大熊和针头大婶已经提着8顶钢盔等着大门口了。
这是8顶武装党卫队使用的M42钢盔,因为钢盔上有钢盔盔布,钢盔盔布的使用主要是专用于武装党卫队,战争后期国防军也少量发放给了前线部队。武装党卫队的伪装盔布种类繁多,其是将盔布整体罩在钢盔上,再用三个侧面的铁夹固定。在他们使用的迷彩图案中,最常用的有棕榈柃迷彩、橡树叶迷彩、梧桐叶迷彩和模糊形薄荷迷彩等。
不过这8顶钢盔用的是现在极少见的绿棕色裂片迷彩盔布,翻过来是白色的用以冬季作战。上面有可以用来插枝叶的布环。
等大熊和针头大婶上了车厢坐下来后,雷娜就用结结巴巴的俄语问:那里找的这种还在试验的盔布?
雷娜现在每天都在跟着大家练习俄语,她以前与父亲来过苏联,能听懂不少,但说得少,现在每天拼命练习俄语对话。
针头大婶说:阿尔卡季上校听说我们去远东,专门嘱咐下面的军官帮我们在仓库里面翻出来的。
2.
到了机场,张思然他们8个人上了一架等候在那里的里-2运输机,晚上就到了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等在那里的一辆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的斯蒂庞克卡车接上他们后,立即就驶往火车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