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过许多地方,闯荡了几十年,见过各种人,各种家庭。
兄弟反目,要么为了钱,要么为了女人。
他可不想自己两个儿子变成那样,钱不钱的,不重要,家庭和睦摆第一位。
“你们挣钱不挣钱,我都无所谓,够吃喝就行,我只想看到你们兄弟和睦,互相帮助,不要像你们十二叔那边那样,反目成仇。”
十二叔,一个堂叔,整个村子都是叔伯兄弟。
他有两个儿子,一起做生意,大儿子带着小儿子做。
小儿子刚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跟着大哥干活,干了三年。
结果,一分工资都没有,大儿子呢,不当一回事。
后面的事情,顺理成章,两人闹掰了。
小儿子离开店铺,自己进厂打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大儿子呢,生意没了,做了一年多,关门。
典型的不止是他们,还有另外一对兄弟。
也是因为钱的事情闹掰,在村里有一句话,做生意,不能亲兄弟一起做。
这是维持亲情最好的方式。
父亲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陈正文两人理解。
“我不管这些,钱,我投给你,给不给钱我,无所谓。”
一年到头,说不定挣得钱不如我拍摄一场电影。
“话不能这么说,该算清楚的钱一定要算清楚,不能模糊。”
“对,我赞同老爸的话。”
老弟也是如此认为。
你可以不要,我必须要给。
这是我的态度和原则。
生意的事情到此为止。
吃饭了,去店铺找女儿,一人给她们买了一瓶果粒橙,提着回家。
堂妹也来吃饭,没有分家的时候,小叔是和他们一起吃,后来分了。
堂妹也一直在,偶尔回家吃饭。
他们回来,堂妹一定在。
堂妹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如意,简单,却蕴含父母对她的期待。
如意,如意,事事如意。
顺心顺意。
“哥,快点,我都饿死啦。”
信你个鬼。
在小卖部没少吃零食,还说饿。
“鸡腿要吗?”
“要。”
唰唰。
两双杀人的眼神看着她,如意楞了一下,把鸡腿放到侄女碗里。
“小小吃。”
“我不吃,姑姑吃。”
如意笑的更加开心,她不吃,不是我不给。
在家里,她没有机会吃鸡腿。
弟弟妹妹多,小叔生了四个,她是最大的那个,小时候是跟着陈正文长大的。
那时候,陈正文读书,每天回来都看着他们,周末放假也是看着他们,好让他们母亲去干活。
家庭条件不一样,那时候,陈正文是不用干活的,父母定期打钱回来,家里也没有劳动力干活。
“谢谢小小。”
“姑姑好吃吗?”
“好吃。”
咬一口,真香。
还是堂哥这里好,可以吃鸡腿。
心心也不喜欢吃鸡腿,吃点青菜,加几块鸡肉,一碗汤,饱了。
两个小人儿吃零食吃多,吃不下饭。
“吃饱了。”
三个人同时放下碗筷,准备溜人。
陈正文喊住她们,给他们打开果粒橙,一人一杯。
他们不走了,盯着瓶子。
一杯。
两杯。
再来一杯。
喝了三杯之后,他们饱了。
出去玩,找吃的。
“少吃点零食,知道吗?”
“我们知道啦,爸爸。”
有没有听话,不得而知。
家庭吃饭,简单一餐。
吃完饭,去堂哥家坐一坐。
堂哥过来,偷偷说:“有时间吧?”
“有。”
“今晚和我去一个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