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快到六点的时候,张优秀和杨明一起赶到。
方正要了两斤全羊汤,又点了手扒羊肉、油炸金蝉、爆炒腰花、九转大肠等几个硬菜,剩下则让张优秀和杨明随便点。
他二人一看这些菜,完全超量,只点了两个青菜后,便打住。
张优秀压根就喝不了白酒,方正也没强求,让他自己找啤酒喝。
杨明本身也是十分抵触白酒的,但是,这段时间跟着方正干,心里得劲,所以,硬逼着自己倒了一杯白酒。
方正仍旧是白酒。
这次,他拿了一瓶度数低的,免得又喝多了被扣除生命。
三个人大口吃肉,小口喝酒,方正把发行部以后的发展规划跟张优秀和杨明说了说。
大体意思是,只要跟着他干,绝对既有面子,又能挣钱。
那二人已经见识了方正的水平,深信不疑。
不过,张优秀却提出了个问题,那就是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
报纸发行量只有一万八千份的时候,发行部一共七个人。
现在,发行量提升到了三万四千份,却只有三个人,虽然有一部分网点给了邮政零售局,但报纸数量还是非常多。
方正说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跟总编汇报过,这几天就会让办公室在周六的时候去人才市场招人。
张优秀和杨明一再强调一定要招几个年轻的,再也不要那些大爷级别的了。
方正说会跟沈萍交待清楚的。
他虽然这么说着,但是并不急着招人,因为他还有其他想法。
三个人一顿吃喝,也没有谁逼迫谁去喝酒,都是随意而为,吃得舒服,喝得也舒服。
到八点的时候,张优秀和杨明各自回了家。
方正拿来的那一小罐茶叶,只喝了两袋,连带剩下的两瓶半白酒,一起留给了老板刘哥。
他之前看望王奶奶时曾麻烦刘哥帮着熬过补汤和米粥,刘哥坚决不要钱。
他曾想着拿点东西过来感谢刘哥,担心刘哥不收。
所以,借这次机会,就把茶叶和酒留给刘哥,就算是感谢人家了。
刘哥表示,茶叶可以慢慢喝,酒呢只喝那半瓶,剩下那一瓶给方正存起来,方正什么时候来,他什么时候给方正拿出来。
刘哥为人热情,方正也没多说,就说下次再说。
离开老刘饭馆后,方正特别留意了一下周边环境,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人员。
上一次他把江少坤派来的人打的哭爹喊娘,以江少坤的性格,应该还会找他的麻烦。
但是,这段时间以来,倒是风平浪静了。
方正希望井水不犯河水,一直这样下去最好。
时间飞快,不知不觉,六月份已经过去。
除了发行部的工作令王建设有惊喜之外,其他部门的工作都令他不满意。
采编部对报纸的定位还是不太精准,最近两次,他在审版的时候,气得想把版样给撕了。
他一再强调内容上要与网络媒体的报道有所区别,一定要对热点事件找出不同的切入点,但是,编辑们的组稿能力实在堪忧。
同样是《城市周报》,同样是同一个热点新闻,南吉市那边的编辑就能做到标题吸引人,切入点也吸引人,内容也吸引人。
而他自己的编辑呢?最多是标题吸引人,切入点差点火候,内容也不足以吸引人。
尤其是,内容中很多观点与网络媒体有一定的重复。
他将这件事交给了娄凯旋去处理,如果七月份没有改观,就让娄凯旋天天加班盯着所有的编辑去学习。
另外,有些编辑在组稿的时候,稿件来源也有问题,经常在文章中出现错别字。
虽然有人进行专门校对,但是如果编辑在组稿的时候不进行第一步校对,那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编辑,也说明这个编辑并没有认真了解这篇稿子,要不然怎么可能发现不了那些错别字?
至于记者部,也不是很令人省心。
很多记者为了省事,竟然把一些合作单位的通稿直接拿来使用。
既然是通稿,说明其他媒体也收到了同一篇稿件。
一份周刊类的报纸在时效上能抢过一天一出的报纸吗?
同一个事情,晚报报道完好几天了,你又刊登出来,是觉得晚报的发行量不足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这个新闻吗?
另外,记者参加活动、会议类的次数太过频繁,导致很多专题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调查,写出来的稿件也没有深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