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州城城南,城门外。
此时已是子夜时分,月色中天,半露的月光透露着异样的苍白。
鹅毛大雪刚刚止住,荒原上已是一片白茫茫。
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落雪交相辉映,冷清而寂静。
原野上一行人马急驰而来,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显得格外突兀。
“宋大人,那小子真在这座城里面?咱们追了两个月了,每次都让他逃掉了。”
一位戴着面罩的男子问到,他原本穿着的黑衣已经沾满了落雪成了一身白色。
“错不了,这次是荀俞带回来的情报。”
那个被叫做宋大人的男人同样戴着面罩,只是他穿着的确是白衣。
迎风扬起的下摆在雪中猎猎作响。
他身后四位皆是身着黑衣的男子。
细细看去,刀鞘上挂着一个玉牌,上面只有个“监”字,用黑笔写就,极为工整。
黑衣男子不再作声。
他知道,荀俞的情报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可靠。
九大宗门之一的“千机阁”收集整理贩卖情报闻名,情报网覆盖之广远超人们的想象。
上到朝堂百官的家事和后宫辛秘,下到市井逸事还有猫狗走失。
只要有人需要,没有他们得不到的情报。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地步,他们靠的正是遍布大江南北的信使——蜂鸟,人们一般这么称呼他们。
千机阁为了管理这些鱼龙混杂的成员,专派十二分治使对各片区进行管理。
而荀俞正是这十二分治使之一。
只是并非每一个分治使都会在外贩卖情报,毕竟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的。
这本身就是门危险的艺术。
但荀俞不一样,他精通各种错综复杂的江湖关系、人脉,上可与朝廷命官同坐,下能与桥边乞儿共饮。
所以他无论在哪里都混得风生水起。
他也靠着一手极为准确的情报,在江湖上得了个“八面风”的诨号。
只是黑衣男子想不通,为什么宋大人会和千机阁会有交集,或者说是和荀俞有交集。
千机阁总部位于北徽七座道山之一——云隐山境内。
北徽与南楚向来就不对付,别说交流了,边疆百姓不知道把对面的祖宗十八代骂了多少遍了。
所以南楚彪悍的民风从来都不会容忍北徽的那群自视清高的士人踏足中原。
如今宋大人却用从荀俞手中买来的情报捉贼……
黑衣男子不再去想。
眼前的这位宋大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秘密了。
飞驰的骏马一路带着卷起的雪尘来到城门口。
“覃州”两个大字高悬在城门之上。
城墙头上的士兵看着这队不速之客,举起弓箭大声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马背上的白衣男子抬头望向那燃得正旺的篝火,缓缓地说道,“通知王大人,监天司宋无神求见。”
拿弓箭的那名士兵听见“宋无神”三个字,脸色霎的一下变得铁青。
“等着,知州大人已经休息了。哪怕你是宋无神也得等着。”
为了不在同僚面前丢脸,士兵还是自认为强硬地回了宋无神一句。
如果不考虑他颤抖的双腿和不连贯的发音。
他连忙向城主府跑去。
城楼上昏昏欲睡的一众士兵也纷纷打起了精神。
源自内心的恐惧,这可比任何丹药都要提神。
宋无神嘴角微微上扬,算是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位报信的士兵连滚带爬地来到知州府。
而此时的覃州知州王东明正在城主府上与两位貌美艳丽的年轻女子快活。
“王...大....大人,宋...宋无神来来来来....来了。”
士兵被吓得说话有些结巴。
同时看着知州府上的三个人,顿觉有些尴尬,想退出去。
但这件事不报又不行。
“混账,还不快滚。”王东明看着自己的好事被打扰,十分恼怒,恨不得立马把眼前这个士兵一刀剁了。
“等等,你刚刚说谁来了?”
王东明把身上的两位女子推开,表情有些异样地问道。
“监天司都察御史,刑部三州提刑按察司,宋无神。”
士兵这次十分完整地说了一遍。
王东明有些站不起来了。
他连忙回到房里翻箱倒柜找出来已经许久没穿过的白鹇补子青袍。
当初穿着这件袍子还是去郢都受封的时候。
那年他管理的覃州政通人和,仓廪充实,在三十六州排前三,被皇帝好好赏赐了一番。
本想着这辈子可能再也穿上这五品官员的官服了。
没想到,这下宋无神都亲自上门来了,不穿不行。
王东明虽然有些失态,但作为官场老狐狸,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神态。
他带着自己的亲信部下来到城门口,大开城门,迎接宋无神入城。
“宋大人大驾光临,是鄙人的荣幸,也是覃州百姓的荣幸。”
王东明开始阿谀奉承。
没办法啊,他一个小小知州不过五品官员,在监天司面前连个屁都算不上。
宋无神。这三个字就足以让很多贪官污吏惊惧了。
何止是让他们无神,简直就是在催他们的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