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老那离开的李姜宁,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宿舍睡觉。而是辗转反侧,来到了另外一间教室。
在这间教室里讲课的是个年轻的老师,此时他正在教室里讲得热火朝天,在场的同学也积极站起来和老师讨论。
李姜宁悄悄地摸进去,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下了,仔细听着那位老师讲的内容,
听了一会儿,李姜宁大致明白了,他们正在将一场前几年的著名战争拿来复盘呢。
突然,那位老师停了下来,招手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说:“下面,让我们有请刚刚进来的同学来给我们说说他的观点。”
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往后看,目光全都集中到李姜宁身上。
李姜宁不好推脱,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说:“那我就献丑了。”
接着他就分析了交战双方的兵力,和作战的天时地利人和,最后说应该是兵力多的那边获胜。
老师笑了笑,没说什么就让他坐下。又对着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的分析,理论上有条有理,面面俱到,但是....”
老师停住了,没有继续说,反而叫起另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也不含糊,站起来就说:“他对人和的重大意义不够了解。”
老师:“没错!虽然双方是30万对百万,但是这三十万是齐心协力,全部都拧成一股绳,战斗到最后一刻,而那百万,不但兵力涣散,个个统帅都心怀鬼胎,因此造就了他们失败。所以,你们第一天来的时候,我就再三强调,带兵打仗,人和最为重要。”
李姜宁经过老师的一番解释后,也是豁然开朗。
接着这位老师,给他们讲述了一部年代久远的兵法,其名曰《孙子兵法》。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其中记录的的东西不得不令人折服,再加上这位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扩展,在场的所有人对兵法的掌控力再次得到加强。
临下课之际,这位老师再次补充道:“战场上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影响战场的走向,我教你们兵法,是希望你们能够在战场上灵活地去运用,别生搬硬套,好!今天就这样,下课。”说完就离开了教室。
同学们也相继离开教室。李姜宁伸了个懒腰,也准备离开。突然,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