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宫之中。“外蒙古肯定是俄罗斯帝国的囊中之物了!”
尼古拉二世踌躇满志地说。和谐社会超强防线的唯一一个漏洞,不拿走他就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了。
突然,洛巴诺夫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不理解的表情。
“陛下,您要的人已经出发了,这是对他的调查报告。”
眼睛一亮,尼古拉二世拿过报告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这个人还有救,他还可以抢救一下。”
尼古拉口中这个“还可以抢救一下”的人,就是建立巴列维王朝,开创近代新伊朗的伟大君主礼萨·沙阿·巴列维。
礼萨·沙阿·巴列维是波斯男性和突厥某民族女性的混血儿,他于1878年3月16日出生在波斯北部马赞德兰省的贫困山区。他出生后40天,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礼萨·沙阿·巴列维,辗转来到波斯首都德黑兰。
礼萨·沙阿·巴列维出生的时候,波斯正处在腐朽的恺加王朝统治时期。这时昔日辉煌的波斯帝国已经彻底没落了,曾经是波斯一部分的阿富汗,已经在1747年由当地总督据兵自立。英国和俄国屡次入侵波斯。1703年,巴林脱离波斯独立,并被英国逼迫于1820年签订波斯湾总和平条约。至于俄国,经过俄伊战争,夺取了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又将波斯北部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包括波斯首都德黑兰。
当时德黑兰的老百姓饥肠辘辘,眼看快要饿死,德黑兰的上层社会却大摆宴席。当时德黑兰只有八万人口,穷的要死的老百姓住在土房子里,德黑兰唯一惹人瞩目的建筑,就数各大列强驻扎在德黑兰的领事馆。
面对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国家,波斯恺加王朝的历任国王们,毅然决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挽救祖国和民族的深重危机。
第一个举措是积极出洋考察,对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历任恺加王朝国王常年旅居欧洲,对欧洲名列前茅的赌场、夜总会和高级妓院的风貌与经营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亲身体验,总结经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代国王艾哈迈德在被礼萨·沙阿·巴列维发动政变废黜时仍然旅居法国,学习着西方的先进文化,实乃可歌可泣,但惜壮志未酬。
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引进外资,广开财源,促进本国经济的近代化,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充实国库,改善民生,波斯国王把开办电报、修筑铁路、开采矿物、经营银行、开发森林、烟草专卖权等权利,以不菲的价格转卖给了西方国家,同时默许鸦片贸易,这些举措充分地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当然了,波斯国王是有底线的,他们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对于关系国(王)计(室)民(财)生(路)的贵金属、宝石等矿产资源的掌握与开采,坚定不移,寸步不让,总之,狠狠地打(满)击(足)了欧洲殖民者的嚣张气焰与贪婪欲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