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这粥真好吃,这是什么做的啊?”
“重八,这是梅花粥,是粟米和红梅花一起熬得。好吃你就多吃点,还有别再叫我师父,贫道说过,你与佛有缘,与我道不是一路人。呵呵!”
洪武皇帝朱元璋幼年失去双亲,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漂泊在乱世伶仃之中。在将要饿死的边缘,一个好心的道长救了他。道长仙风道骨,与朱元璋是一饭之恩。
那个饥肠辘辘的少年为了填饱肚子居然死皮赖脸地跟着老道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个月。终于有一天,老道点出了他未来的路,加入佛门可有一大际遇。佛寺山门前,一老一少惜惜而别。
“师父,我们还能再见吗?”
“重八,今日分开可能你我的缘分已尽,不过有一天你若是遇到梅花的后人,请记住多年前有一山野闲人请你喝过梅花粥啊,哈哈。”
往日时光荏苒,故人不再相见。应天府皇城,皇宫内院,刑场的惊呼之声仿佛依旧挥散不去。小皇孙朱允炆的哭声也一直回荡在归途,回荡在这肃穆的宫闱之内。
“父皇,具体事情就是这样,儿臣一时心急,擅闯刑场还请父皇责罚。”
“棣儿,你何罪之有?你不仅没罪,而且有功。梅花庄,又是梅花庄。”
天色将昏,老皇帝凝视远方那轮西下的烈日,金黄色的天边逐渐泛红,而他的思绪似乎也回到了数十年前,那个饥饿寒冷的夜晚,那梅花粥水的香气依旧令人难忘。
“父皇,这个梅花庄到底什么来头?行事如此神秘,而且好像很有势力。”
燕王的疑问将老皇帝的思绪从遥远的寒山古寺拉了回来。他回头望着自己的四子,众多皇子中属燕王的武功最好,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也让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洗尽铅华,蜕变成一位沉着冷静的将军。
“老四,先不说公事。我问你,我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啊?妙云是个好儿媳,你要是怠慢她,别说你丈公罚你,我就饶不了你啊,哈哈!”
“这,父皇,这又是从何说起啊!儿臣只是尽心尽力。”
燕王殿下被洪武帝突如其来的一句插科打诨的话搅得心慌意乱。
“行啦,你就是不随我,一点儿幽默感都没有,难得回来,去看看你丈公,替你媳妇尽尽孝心。”
燕王的正妃是开国功臣徐达老将军的小女儿徐妙云,文武双全,贤良淑德,十五岁就嫁于十八岁的朱棣,快五年了,肚子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你丈公的身体最近也不太好,唉,我们都老了,花甲一过,就奔西边走了。你还想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享受天伦之乐就给我抓紧。”
燕王朱棣眼下根本没有心思听父皇唠叨,这该死的梅花庄在他眼皮子底下夺走了北元的郡主,这对他这个孤傲的人来说是天大的侮辱,他一定要找回这个场子,以解心中的郁闷。
“好了,我知道你的心思,我还有朝事处理,梅花庄的事一会儿有人跟你说。对了,走之前去看看火儿,也安慰他一下,他是朝思暮想着你这个四叔呢。”
朱元璋说罢转身离去,如此同时一道白影毕恭毕敬地跪在殿外。
“燕王殿下,属下是锦衣卫统领沐英,梅花庄一事由属下向您禀明,是这样的,呃!你,你不是那个?”
四目相交,黑白相对,一个大写的尴尬笼罩在沐英的脸上。几天前,那个在陵江边江州府踹他屁股一脚的逆贼居然是燕王朱棣?实在是匪夷所思,沐英一时语塞,抓耳挠腮地不知道怎么办好。
“呵呵,好巧啊,沐大人。过去的事就过去吧,你还是好好向我说说梅花庄吧。”
相传南宋末年,蒙古人灭掉北方的金人,跨过长江一路摧枯拉朽攻破了当时的国都临安城。华夏危及,鲜血洒尽,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入了大海里,南宋也就此灭国。
人亡魂不灭,精神永铸就。一些不屈不挠的华夏子弟一直暗地里组织抵抗蒙古人的统治,渐渐地形成了一股统一的力量。在蒙古长达百年的黑暗统治之下,这些英勇的战士一直信守儒道,留存文化,坚持信念。
梅花庄就是他们这群人在江湖上的传称。相传各路仁人志士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加入到梅花庄中。其中除了一些武功高强的战士,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商人巨贾都加入进来,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宗旨严格,人员严实的影子势力。蒙元朝廷中一些汉族的大臣也不乏有梅花庄的人。
梅花庄的领袖不是众人推选,而是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据说当年梅花庄是由一个仙风道骨的出家人一手创立。而他是得过天师真传的后人,不死不灭,每次羽化都会转世为人,梅花庄的后人以其身上的梅花烙印为标志,都会寻到,奉为庄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