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古时候的城池么”,花了两个时辰,终于走出了山林,视野也开阔起来,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卢氏县,独孤明感慨道。
卢氏县并不大,三里见方,土筑的城墙并不像电视剧里放的那样精致,整个儿黄秃秃的横卧在大地上。
“独孤,我先去前面看看”,宇文离急不可耐,朝着城门狂奔而去。
独孤明无奈一笑,抬头看了眼天色,估计已经两三点钟,不再拖延,发步跟上。
毕竟是地处山岭之间的城镇,奔走在官道上,独孤明环顾四周,一眼望去竟只在远处稀稀拉拉发现几个黑点人影,周边零散着几片稻田,在微风中摇曳出一道道绿浪,应是刚种下不久的夏粮。
前方道路旁,静静的立着宇文离硕大的身影,独孤明心下好奇,是什么引得火急火燎的胖子驻足停留。
来到近前,发现一向嬉皮笑脸的宇文离此刻很是沉默,双目有些呆滞的望着前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独孤明压下了已经冒到嘴边的疑问。
就是十几步外,几具骸骨半埋半露,看大小,应是老少皆有,土黄色的泥土盖不住那刺目的惨白,六月午后的艳阳也一样不能驱散无源而来的阴冷。
宇文离没有说话,独孤明没有说话,老李头也没有说话,只是眼中并没有震惊,有的只是深深的疲惫与无力。
“走吧,先进城”,独孤明打破了肆意蔓延的沉默,右手搭在宇文离的肩头,感受到那身肥肉传来的颤抖,温言道。
“嗯”,宇文离静静的应了声,转身缓步朝城门走去。
“独孤公子,你放小老儿下地吧”,独孤明依言放下老李头。
一胖一瘦一佝偻,三个身影在官道上静静的朝着城门走去,一路上,路边骸骨已见了不下百具,他们都只是不停步地走着,唯有当遇见几个饥民时,宇文离都会停下,取出几块糕点递给他们,却也是不发一言,只引得身后得以活命的饥民跪地叩谢不止。
三人终于来到了城门前,独孤明抬头扫了一眼,四米高的城墙,城门楼倒是有七八米,却也是残旧失修,自然也谈不上壮观,楼头刻着两个“卢氏”两个大字,像是隶书。
“李伯,这里你熟悉,先带我们去客栈吧”,独孤明看着本应该兴致勃勃的宇文离,此刻只是呆呆的立在前头,茫然无措的望着城门内的景象,开口道。
老李头应了一声,往前引路。
独孤明迈步上前,左手搭上宇文离的左肩颈,带着他跟在老李头身后。
城门口的两个卫兵,看着眼前奇怪的三人组合,本想盘查一番,可是看到宇文离的华服,不知底细的他们终究不敢放肆,三人很顺利的就进了城。
沿着青石道一路深入城中心,屋舍逐渐精致,人丁逐渐兴旺,木质民屋到青砖大院,简陋茶棚到雅致酒楼,粗布草民到锦衣士子,唯一不变的是随处可见的巡逻士兵和饥民乞丐。
独孤明感受周身环境的变化,心中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论是在什么年代,这句话都是社会阶级的真实写照。
“公子,这里就是卢氏县最好的客栈,边上有青楼,赌坊,再往前半里便是县衙”,老李头停下脚步,独孤明粗略打量了一番,没有说什么,和宇文离并肩走进了这间名为“常作客”的客栈。
掌柜的眼尖,一看独孤明和宇文离的穿戴,就知道是财神爷上门了,打发了小二,亲自迎上前来:“几位客官,吃饭还是住店”。
“安排一间上房”,独孤明扫了一眼人声鼎沸的大堂,眉头一皱,又道:“有没有个安静点的地方吃饭?”
掌柜忙点头哈腰:“有,有,二楼有雅座,两位这边请”,摆手一引。
“是三位”,独孤明回道。
掌柜这才注意到跟在后面的老李头,虽然心下好奇,这个山野老头是怎么和面前这两位公子爷攀上关系的,却也不敢怠慢,陪笑道:“是,是,三位客官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