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可知颍川之地如何。”
“某却是不太清楚,某只知颍川文风极盛,私学成风。”赵武接着说道:“子衡你说便是。”
“那某便说了。”吕范顿了顿。
“颍川自李元礼死后,不外乎荀、陈、郭、钟........”
赵武不禁眯了眯眼睛。
“其中荀氏,自颍川四长的荀淑开始名闻天下,后荀淑有八子,号八龙。自八龙以下,能者甚多。”
赵武不禁点点头,什么王佐之才荀文若,计谋百出荀文若,这些都是真正的顶尖人物,若是有一人在手,那赵武就能放开手脚了。
“主公求娶之女便是八龙之一荀爽的幼女。”
赵武不禁正了正身子。
“接着便是陈氏,太丘公陈寔(shi二声)①乃颍川之首,虽深受党锢,但声望甚高,朝廷屡辟不受。其余其子陈纪、陈湛号称三君..............”
赵武想的却是陈群,陈群是陈纪之子,现在也不知多大了,想来应该不大。
“郭氏与钟氏兴起与荀、陈两家接近,钟皓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颍川四长,而郭氏虽名声不显,但胜在族人甚繁,不可小觑。”
郭嘉应该是郭氏的庶子,还有一个郭图,也不是省油的灯。
“近些年,党锢之祸牵连甚广,名士多无法出仕,便只能在家中办学。我曾于汝南遇到从汉中至颍川求学之人,此人走巴蜀,然后顺江而下,只为早日至颍川。汉中学子尚且求学于颍川,更遑论他人。普天之下,能与此处相论者不过郑大家罢了。”
“除私学之外呢?”赵武问道。
“此地古风。”
“哦?”赵武却是来了兴趣。
“颍川乃是故韩之地,多有申子、韩非子遗风。此地讲学不比它处,讲究先法后经,故此地大家多以法学大家著称,此地名士多事必躬亲。且法家不仅治术,也尚权谋。颍川名士多趋利避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