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荀氏商量好婚期,已是光和五年下旬了,整个高阳里都是一片喜气洋洋,荀氏嫁女,在颍阴县不算小事。赵武在府上任由摆布,想到后面的事,只觉得头皮发麻。
原本婚礼赵武是想回幽州进行的,但耐不住大家都认为幽州苦寒,不是什么好地方,而且还远,就只能是在颍川完婚了。
但是不管怎样,赵武的婚礼还是在颍川举行了。
三十个小子一起吟唱《关雎》,这个阵容可不小。汉代可不是后来。颍川虽然读书人多,但是大都是世家子弟,寻常富户想要培养一个读书人都不易。
在这个时代,就算上户之家的少年,首先要学的并非识文断字,而是耕种或者做工,甚至是经商。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学本事、长见识的时候。读书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到了成亲的年纪,到了十五岁就要分家。如果到那时还没有谋生的本事,就会本人看不起。
二十个小子,这可不是小事,以当年孔夫子的声明,一生也不过三千弟子。
前来观礼的曹操、袁术、袁绍,还有其他有合作的势力代言人,也是神色难明。
马车带着赵武、荀嫣绕着整个高阳里走了一圈,新人便是见识过了新天地。
再次进门,小子们又开始吟唱《有女同车》。
荀嫣下了马车,小荷将荀攸的幕篱时,满座宾客终于看到了赵氏女主人的模样。这时杳然来宾记住赵氏女主人的脸。
赵武家的仆人、家将,齐齐的对着新婚夫妇行礼,承认自今天起,荀嫣将是家里的女主人。
冗长的婚礼足足进行了近一天,深知赵武秉性的荀攸、典韦等人催促下快速走完了流程,等到赵武都快忍不住了。
用软轿将荀嫣送回了赵府,只剩下苦逼的赵武还要应付宾客,开始了婚礼社交。
等到将宾客送还,已是深夜,赵武拖着疲惫的身躯,晃晃悠悠的回到了新房。
关上门,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赵武面对着屋门,有些踌躇,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么一天,但是他还是很紧张。
屋外的人躲在窗台下,默默的偷听,没有声音,屋内也很安静,只有那红烛劈啪作响。
等了一会儿,赵武转过身来了。
荀嫣心里也是很紧张,但没成想赵武走到桌子旁坐下了,对着荀嫣说道:“夫人,忙碌一天了,饿了吧。先来陪我吃点点心对付一下吧。”
荀嫣松了一口气,说道:“是,夫君。”
荀嫣给赵武倒了一杯水,递给赵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