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因为伤口感染引起的病症,几乎要了孙邦良的命,但也因为这场病,他也躲过了肃反**的时刻。
随着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波谷为苏区中央局为首的总负责,全面对苏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左倾肃反运动。
这把火在苏区大肆燃烧,大批的同志冤死其中,因为重伤垂危的缘由,原本已经被洋顾问李德,以抗命不尊,加上犯了机会主义,私自与十九路军谈判为由,被划上枪毙名单的孙邦良,为此被延后处决。
躺在病榻之中的孙邦良,一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三个月的时间,给他引来生存的契机。
一九三三年九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在委员长蒋校长,设立南昌剿匪行营,调派百万大军,对苏区红军,进行起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战役。
军情如火,一时之间苏区中央局各级领导,纷纷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反围剿的战事上,左倾运动也为之压了下来。
这三个月内,郭上宾和罗寿春多方奔走,加上主席的帮忙斡旋,孙邦良的问题,也慢慢的淡化了下来。
十月初旬,在经过苏区中央局领导人之一的稼祥同志的出面下,在医院被软禁了四个月的孙邦良,终于获得了自由,被编入瑞金红军学校,政治科班进行思想教育学习。
政治科班这个学科,主要是针对一些像孙邦良这样的学员开设的,所以这个学科的学员却是不少,一共有十个班,近五百名学员。
大病初愈的孙邦良,看起来有些消瘦,原本秀气俊朗的脸庞,也越发的清秀飘逸,浑身上下充满一股儒雅的书生之气。
可以说在孙邦良的身上,完全看不出半点硝烟的味道,若不是一身军装在身,只怕谁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俊朗的书生,会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人员。
凑巧的是孙邦良所在班的教员,恰好是刚毕业的李天柱,当初孙邦良的狱友,李天柱在孙邦良发病之初,就因为调查清楚了身份问题,所以被编入红军学校学习。
这不因为他学业基础扎实,加上又是黄埔毕业的高材生,这在红军学校来说,显然是个宝贝疙瘩,为此红军学校的何长工校长,亲自把李天柱给留了下来,担任学校的教员工作。
几个月不见,当两人再次见面之时,一扫当初监牢颓废面貌的李天柱,看到脸色苍白清秀的孙邦良时,惊喜之余,上前就给了孙邦良一拳。
“天柱兄。”孙邦良也没有想到,第一天来学校,竟然会遇到李天柱,同样一脸惊喜的他,在接受了对方一拳的同时,上前紧紧的给了对方一个拥抱。
“邦良,好小子,总算活过来了。”李天柱拍着孙邦良的后背,也是一脸的笑容。
“嗯,活过来了。”孙邦良颇为感触的应道,这三个多月来,他唯一能见到的人只有五个,一是作为自己主治大夫的叶檬,二是两个轮班的护士,剩下两个人就是保卫局负责审查和监视自己的同志。
叶檬作为孙邦良的主治大夫,加上通过红军医院傅连章院长考核,所以特批专门照顾孙邦良的。
也正是因为叶檬的关系,孙邦良才可以在病床一直拖着,也是因为叶檬的关系,让孙邦良得以跟郭上宾,以及王荣王虎保持着联系。
如今郭上宾已经被调任保卫局闽西分局局长,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够来一趟瑞金。
罗寿春则被调任去了闽浙赣军区,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一职。
王荣王虎带来的侦查连三排战士,如今都被安排在了医院的担架队工作,这个安排是罗寿春安排的,缘由是他和傅院长在汀州时就是老相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