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攻打海来县这几个字,如惊雷般的震到了在座众人。
从崇祯皇帝殉国的那一年开始,他们这些明军士兵便总是听到几句话,几句熟悉到极点的话。
“鞑子打来了,兄弟们赶紧逃啊,在不逃就没命了。”
“鞑子追来了,赶紧跑吧。”
“鞑子说了,如果不开门投降,他们就会屠城,为了城里的父老乡亲们,开门降了吧。”
“别杀,我们投降,我们开城门投降。”
“将军,左军都投降了,我们也投降吧。”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这是在曲线救国。”
要不就是听到鞑子大军前天攻下了那个府州,今天那些县州主动献城投降了鞑子。
可以这么说,只要鞑子不来攻打明军,明军便烧高香了,更别提明军士兵主动攻打鞑子作占的城池了。
朱慈灿话音刚落,整个屋子顿时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宁静。
所有人都不说话。
但过了一会儿,在场的众人都纷纷开口谈论了起来。
他们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打不得!这些提反对意见的人,大都是昨晚解救三百明军里面的将官。
“殿下,海来县城高墙厚,我们又没有攻城器械,打不得。”
“殿下,我军虽有四百军士,但器件短缺,强攻海来县,无异于以卵击石,还望殿下明察。”
“殿下,海来县乃鞑子前沿重县,里面必定驻有大量鞑子,我等贸然强攻,必定死伤无数,纵然攻下海来县,也无法驻守,万一鞑子大军攻来……。”
“殿下,海来县城虽然地理偏僻,但终归是鞑子……。”
他们所提的这些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躲在胡家堡,过一天,算一天,只要鞑子不来,在这里待多少天都可以。
也不是所有将官都在反对朱慈灿出兵,还是有几个表示赞同的,这些赞同的将官,除了最先跟着朱慈灿的那一百明军士兵外,还有一个妇人。
这个妇人原名叫做张李氏,今年三十岁,她的儿子、丈夫全都惨死在胡家堡。
她是第一个扑向绿营鞑子兵的,也是第一个张口咬下绿营鞑子兵血肉的。
为了报仇,自己改名仇英华,是女营把总,也是所有明军士兵当中训练最为刻苦的一个。
短短几日,仇英华便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变成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军人,一把短刀练得虎虎生风,两个女营士兵都不是她的对手。
她抱拳请战道:“殿下,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女营五十多号人马定当奋勇杀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