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强迎着晨曦回到金陵考古所的招待所,正好赶上几个同学起床,也没人发现刘东强一夜未归。早餐过后,王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开了个早会,指点了一些关于古建祭坛方面的知识后,就在次来到祭坛考察。今天仍是实行分散实地考察,这是王教授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自主性,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之前学过的知识,独立进行思考发现。这对大一还没读完的学生是极大的考验,正常最快也得进入到大三大四才有这方面的锻炼,也由此可见王教授对这批学生的重视程度,就连陪在王教授身边的张鹏也不由感慨,自已老师对这几个小师弟比他们当年读研的学生重视程度都高。
刘东强因为昨夜又在祭坛转了一圈,大概也都了解差不多了,为了开拓视野,就穿过祭坛顺着小路向山顶走去,一会工夫就到了山顶,由于山顶林木茂密,童心大起的刘东强找到一棵大树,手脚配合灵活的他几下就爬到树顶,找到一棵合适的树杈坐在上面,向四处观山望景。周围的明孝陵、中山陵、孙权墓、明东陵,刘东强不由感慨,可以说此处乃是南华国风水绝佳之地。
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中午,刘东强一跃从树梢处跳到地上,拍拍屁股上的灰尘,向山下祭坛走去,眼见到祭坛上方,就见王教授和张鹏向他走来,刘东强快走几步上前打招呼。张鹏说道:“小师弟,老师刚才找了你半天了。还是老师了解你,跟我说你八成是跑山上来了。”
王教授摆摆说道:“我本也想上山来看看。即然你上山了,等有空就听你小子说说吧。”
“幸亏你老没上去,上面林木茂密,我刚才是爬到树上才看了会。”
王教授听完转身向山下走去,刘东强和张鹏快步跟上,王教授对刘东强说道:“咱们在这呆不住了,下午就走,鲁东省考古所发现了一处大墓从找到的墓志铭确定是魏晋时期的,墓已经被打了盗洞,急待抢救发掘。从打下的洛阳铲来看,墓室的布局十分奇特,为了保证考古的完整性,鲁东省考古所请我过去帮忙确认墓的形制和一些魏晋时期的器物。其他几位同学已经通知到了,咱们这就回招待所收拾东西。”
张鹏拍了下刘东强的后背说道:“老师急着带你们走,我是无法挽留你们了,小师弟以后到金陵可一定要到师哥这来。”
一路风尘不表,第二天一早,王教授师徒八人来到鲁东省琅琊市沂蒙山区的一座村庄的田野上,鲁东考古所已经在一片地上拉好了探查范围。鲁东考古所的朱所长连忙迎了上来,与王教授热情地握手交流起来。刘东强等几个同学被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带到一处为他们安置好的帐篷内。负责安置刘东强一行人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叫刘思齐,一位三十多岁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态度十分热情,介绍完帐篷内的设施后又说道:“旁边的帐篷就是鲁东大学考古系的同学,你们都是年轻人,特意将你们安置在一起,你们可以多多交流。这次属于抢救性发掘,时间紧任务重,你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找我来解决。发掘地点已经开始上工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听完刘思齐的话,刘东强几人放好行李,就从行李里拿出寻龙尺、罗盘等器物,到是刘东强多拿了一个丁兰尺。刘思齐也不意外,考古本就能用得上这些东西。在说请王教授他们来的目地刘思齐也是清楚的。
刘思齐带着刘东强他们几个同学来到考古发掘现场,鲁东大学的学生正好也在,刘思齐就给两个学校的同学互相作了一翻引见。都是年轻人,很快就熟悉起来。虽说玄学系的学生们都是大一的新生,但相比之下却比鲁东大学考古系的大四同学要单纯得多。毕竟玄学系学得可不光是考古,名家诡辩那套东西,可实用的很。不到半个小时就把鲁东大学考古系小白们掌握古墓的情况给套出的差不多了。
特别是有玄学系公关经理之称的朱吉吉同学,不光和一位鲁东大学的女学长聊得火热,顺便把鲁东大学的学生们忽悠到一边去看热闹。然后刘东强他们七个葫芦兄弟们,分别手拿罗盘、寻龙尺在现场看起风水来。
这到不是他们几个瞎作样子,考古圈内有句话叫做,“考古的不如盗墓的。”从历史文物研究方面来讲,盗墓的肯定不如考古的专业,但从发现那里有墓,墓有多大这方面来说,考古的确实不如盗墓的。毕竟他们之间的出发点不同,考古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而盗墓的是从摸金发财的角度出发。所以成团伙的盗墓贼当中都有掌眼的先生。简单说就是盗墓贼先看一地的风水如何,在选出合适的墓葬地点,打下洛阳铲查看土层。
这也是为什么玄学系和考古系相互间经常串课原因。所以才有了鲁东大学考古系肯到一边看他们几个葫芦娃在现场神神叨叨的干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