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谢宇轩穿越到大屿山山谷已经两个多月了,山谷基地各处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看着这场面谢宇轩知道接下来发电厂的建设要提上日程了。
目前山谷基地的用电主要靠谢宇轩带来的主楼内的核子发电机在提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土著民来到大屿山,为了不暴露主楼的秘密,就更加需要用新的发电厂替代主楼的核子发电机。
按照发电技术的发展轨迹,20世纪至21世纪的发电设备主要以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四种,谢宇轩之前已经仔细考虑山谷基地的情况后果断选择了水力发电。
水力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相对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设备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燃料,毕竟大屿山本地没有燃料产地;相对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电能。
山谷附近就有一条小河,常年水量充足,但落差不大,势能不足,因此谢宇轩决定在小河上修一个10米高的水坝。
虽然10米高的水坝在后世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空,修建一个10米高的水坝已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了。
首先是水电站选址地的地形测量,测量工作由谢宇轩亲自带着杜姜和张家译两人进行。
杜姜和张家译两人都是跟着谢宇轩从原时空一起穿越过来的生化人,期间两人还参与了学校和两座山体的推平工程建设,是谢宇轩手下工程经验最丰富的两人,但在接触水电站的资料后也蒙了,历史太久远了。虽然有主控电脑提供的资料,但是谢宇轩也不懂水电站的建设,但毕竟基础好,再加上毕竟是一款很旧的技术,学习起来还是容易多了。
从测量工具的使用到测量地点的选择,谢宇轩等人在主控电脑的远程指导下一步步摸索,最终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测量工作。
谢宇轩虽然只是打算建一座初级的水电站,水电站也不过只是一个总装机容量才200k的小项目,因此设计过程并不复杂。不过设计简单,建设就复杂了,两个半内行的指挥都带着一群土著半文盲,那个进度能让人一个后世人羞愧死。
在水电站磕磕碰碰地建设时,移民的招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之后的2个月时间又招收了10000多流民。这次进度慢了许多,主要是因为刚到第一季水稻的收获季节,移民的数量减少了许多。对于这个进度谢宇轩很不满意,照此情况,未来几个月估计招收不到多少移民了。
=====我=====是=====分=====割=====线=====
在水电站施工的过程中,兵工厂的建设也同时展开。
目前根据地的新移民训练使用的还是这个时代主流的遂发枪,虽然说不管是材料还是工艺,都非常精良,但相对此时空已经大范围使用的火器来说,仍然是没有领先多少时代的装备。
谢宇轩任命的兵工厂负责人是靳冬,由靳冬再在训练营的扫盲教育之后再选拔工人。
要建一家工厂,首先要解决动力的问题。目前谢宇轩选择的动力是电力。虽然现在蒸汽机在这个时代刚刚开始大规模的运用过,但是根据动力的发展轨迹蒸汽机最终会被电动机取代。这是因为蒸汽机的局限太大,不管是动力传输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比不上电动机。
最终谢宇轩选择电力作为兵工厂的动力,之所以选择电力是因为电力比较稳定,使用方便。虽然谢宇轩选择了电力,但谢宇轩也没有打算放弃对蒸汽机的研究。虽然蒸汽机在后世使用范围不大,但一些重要领域仍然离不蒸汽机,如大型轮船和火力发电厂使用的蒸汽轮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