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福将六奶奶、九叔等人请进屋子,拱手抱拳道:“诸位前辈,这里的事情我看出来些端倪,但具体情况还不好确定,烦劳大伙把事情发生的大概经过讲一下。”
几人商量后由九叔给宋小福讲,他是村里的村长,在村里威望一直都很高。
宋小福也了解到,六奶奶的老头子生前是个医者,但却不以行医为生,据说他们祖上还曾有人在大宋翰林医官院任职。
由于他生前给村里人看病从不收钱,最多收些吃食之类,所以威望很高。
九叔叹口气讲道:“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燕王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举兵向南一路打过去,俞老将军是蒙元时候的老将,虽然给蒙人做官,但却一直为我们百姓做事。
太祖驱逐鞑虏之后,曾经有官员请俞老将军出山,但俞老将军心灰意懒,只在村里颐养天年,一直称病不出。
后来县尊老爷上门请俞老将军的儿子出任巡检,俞老将军也知道无法推脱,便应允下来。
大伙都觉得这些是朝廷大事,没必要惹祸上身,谁坐天下跟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实在没有多大区别,人家自己家窝里叔侄间的事,我们何必瞎掺和,都劝俞巡检投降。
待到燕军来袭时,巡检大人非但不降,还设计烧了他们前军的粮草,城破之后,燕军主将一怒之下将俞老将军一家满门全部杀光,还不解恨,逼迫村民说出俞家祖坟位置,将其祖坟毁于一旦。
那日,大家都看到俞老将军的祖坟地那里,血光漫天,一道古怪的声音发出凄厉的惨叫。”
说到这里,九叔叹口气,有些惭愧的低下头。
另一老者接着道:“这件事的确是大伙对不住俞老将军,俞老将军生前对村里很照顾,不论蒙元时期还是大明,因为有他老人家镇着,那些贪官恶吏不敢在村里造次,几乎没有受到恶吏之祸。”
又一个老者道:“可燕军架着刀子呢,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又怎么反抗得了?”
说完三人都是一阵沉默,六奶奶却是一脸怨气的看着他们。
“当时任先生,哦,就是六奶奶家的,他认为燕军是大逆不道,顶着靖难的名头实则是为了夺天下,当时便背着药箱去给巡检大人的伤病治疗。城破之时,也被杀害。”
宋小福到现在为止,只听而不说话,这件事没有对错,谁都不愿意去死,为求自保无可厚非。但在那个注重忠义人伦的年代,这样的行为绝对是被人不耻的。
即便面对同样的情况,他们或许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但这并不影响耻笑别人,这就是人的天性,即便自己同样做不到,但也会耻笑别人做不到。
六奶奶叹了口气道:“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多说无益,还是说说正事吧。”
“后来有传言,当时去破坏俞老将军祖坟的那些士兵,事后都离奇死亡,本来这件事已经慢慢淡化,大家也基本都忘了,只是偶尔聊天的时候,想起那天最后那一声凄厉的尖啸有些瘆人,其他基本已经成为过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