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明太祖时,不少地方都是迁移军户实行屯田制度这才慢慢有了人烟,这里虽然不似那等边地苦寒,但一个村子距离一个村子也不近,那人为图方便,应该最多就是在附近村子或镇子上。
加之大明时期的路引、户帖和黄册制度,对人员流动的管控极为严密,尤其现在是建文四年,也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这个时候的大明还不像后期那样,许多东西都是名存实亡。
这时候朝廷的各项制度都被严格的贯彻落实,在太祖皇帝贪污六十两便要剥皮填草的严法之下,虽然依旧不乏贪财试法之辈,但很少有地方官员敢在朝廷的政策上玩猫腻。
这种现实条件下,便限制了那人的活动范围,更应该是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
这里在没有村子的地方,荒草及腰,虽说藏个人易如反掌,但想要在荒草里藏两年也绝非易事,那么此人便应该是附近的原居民。
而能控制一个村子的降头术,那人必定不是一般人,虽说是邪修,但不得不承认其法术造诣之高,这种人岂会是籍籍无名之辈?
这么一来想要打听出来应该不是难事……
宋小福苦思冥想,总算是想出一些眉目,心情也好了许多。
原本这些东西并不难联想到,只是自己习惯了人间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却没有将归墟中,处在大明朝的事实考虑进去。
正在这个时候,六奶奶跑过来道:“小福啊,村里那兰花不是有了身子么,今儿好像快要临盆了,你要不要过去一下。”
宋小福打断思绪,赶紧站起来:“烦劳婆婆带路。”
他下午吃饭的时候,就发现村里还有几个孕妇,其中一个肚子已经很明显了,想必就是那兰花了,只是却没想到就在今天。
本来他也纳闷,按说村里这个情况,大伙应该都不会选择要孩子了,怎么还会有孕妇?
现在将这个时代的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倒也能想明白了。
那个时候,本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唯一的娱乐估计也就是一天的劳作之后,在屋里跟自家那口子做做造人运动了。
加之那时候又没有什么安全措施,在民众的心里,能不能怀上那全是送子观音定的,估摸着避孕的措施顶多也就是个“拔出来”。
只是要做到这三个字却也不容易呀,要求在激战中不能有遗漏出来,而且还得把握好战绩,既要让那口子爽了,还得避开炮火的命中点,这怎么说也是个富有战术技巧的事,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所以那时候的生产率是相当高的,只是存活率就不咋滴了,首先生下来就是一道难关,母子皆失在那个年代绝对不是啥稀奇事。
其次生下来之后能不能养活又是个问题,要知道在明朝后期,大多数农民都是一天两顿稀饭,其余时间就靠喝水。甚至遇上个天灾人祸,两天一顿饭都保不住,千里饿殍、易子而食绝非杜撰。
总之造人运动作为唯一的娱乐活动,大伙显得没事来一发也是情有可原,加之村里这种情况,大伙心里本就压抑,这种唯一的娱乐活动不减反增也是情理之中。
俞家大院以前也是规模宏大的,其中虽然很多主要建筑被毁,但遗留下的厢房客房也足够小半个村子的人居住,所以大伙倒也是不拥不挤的。
至于为啥先前没有住进来,估摸着就算拆了,那也是要充公的,即便是荒废了,毕竟那里可有百余个冤魂啊,古时候大家又重视这些,自然没人会愿意犯这忌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