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国内球市比我想像的还要糟糕!”当晚七点二十分,杨乐步入了金陵双有队的主场五台体育场,此时离正式开赛还有十分钟,可是能够容纳两万多人的看台上,球迷的人数还不到一千人,要知道这可是国内的第二级联赛,而金陵是一个人口达到八百多万的超大型城市,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喜爱足球,就有近十万的球迷,再看看现场冷冷清清的看台,显然国内球迷对华夏足球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很快两方的球员出场,在裁判的一声哨响之后双方正式开踢,然而杨乐只看了十分钟就已经快要恹恹欲睡了,因为球场上的双方队员没有丝毫的激情,仿佛是在应付似的比赛,球员更多的时候是在球场上“散步”。其实这也难以责怪这些球员,双有俱乐部的球员已经被拖欠了近两年的工资,到现在还能够凑齐出场比赛的人数就已经算是不错了,难道还奢望这些连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球员在球场上拼命吗?万一要是拼伤了,恐怕连医药费都得自己掏。而对手京城宏登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工资时断时续,士气低迷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现如今欠薪已经成了为影响甲级联赛发展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在众多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总是认为职业球员是“暴发户”,水平很臭,薪水很高,其实在华夏职业足坛,球员的年薪是分三六九等的,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最高的一档是大牌外援,年薪可以达到三百万,甚至千万以上;第二档是现任国脚和一些老牌实力派球星,他们的年薪都在百万以上;第三档是超级联赛各队的主力球员,他们的年薪30万到50万之间;第四档是超级联赛的替补球员和甲级联赛的绝对主力,他们的月薪大多在一两万左右,年收入在20万以内;第五档就是甲级联赛的普通球员了,他们的月收入大数只有几千元,有些甚至还比不上工地的民工,即使是这样微薄的工资还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发放。甲级联赛的职业球员尚且如此,可以想像那些更低级联赛,半职业球队的球员会是个怎样的情况,当一个球员的收入连街边小贩都比不上时,你还会指望有多少人会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去。
场上球员没激情,场下的球迷自然没热情,整个赛场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之中,两个小时之后,这场沉闷无聊的比赛以金陵双有1:2主场告负而结束。
……
严晓冬坐在自己办公室的大班椅上,看着对面墙上挂着的那幅《雄鹰展翅图》,心头却满是阴郁。想当初他严晓冬掌管着市值上百亿的威斯集团,个人资产超过十亿华夏币,在全国富豪榜上高居前百位,算得上是国内商界的风云人物,可是自从05年以来,集团的金融投资多次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等他好不容易东折西补勉强维持住公司的局面时,却不想又倒霉的遇上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给了整个集团公司最沉重一击,现在公司的帐户上不仅没钱,而且还欠着银行的巨额贷款,光是每个月要向银行偿还的贷款利息就足够让他感到头疼。
“叩!叩!叩!”办公室外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严晓冬暗自打起精神,他可不想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显露出颓丧之势。
“董事长,公司本月各部门的财务报表都送过来了,还有这份是银行催缴利息的催款通知;这份是双有俱乐部经理提交的俱乐部工资放发申请……”三十多岁的女秘书把一大叠文件摆放到严晓冬面前的办公桌上。
“好了,你先出去吧!”看着秘书离开之后,严晓东的眉头重新皱了起来,银行的贷款利息肯定是要按时还的,否则银行追着他偿还贷款本金的话,整个公司恐怕就要立刻申请破产。至于双有俱乐部的工资申请直接被他给忽视了,如果连集团都保不住,那还要足球俱乐部有什么用。
“倒是足球训练基地那块地皮还值不少钱,如果把它卖掉足够偿还银行的利息,至少半年之内不用担心银行催还贷款了,公司还可以得到一笔资金进行周转。”严晓冬在心里盘算着,他本人还是非常喜欢足球的,可是在足球与事业之间,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铃……”这时候他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
“有什么事?”严晓冬拿起话筒问道。
“董事长,有一位叫杨乐的先生想要见您,说是想跟您谈谈有关收购双有俱乐部的事情。”
“杨乐?没听说过,不见!……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他说想要收购双有足球俱乐部?……好吧,让他进来。”
……
“杨先生,董事长请您进去,请随我来。”杨乐为了见到严晓冬在前台足足磨了半个小时,前台的女秘书才终于肯帮他给董事长打这个电话,主要是这段时间上公司来催款要债的实在是太多了,严晓冬自然避而不见,对前台更是有过特别的交待。如果不是杨乐长得年轻帅气,口才又好,哄得前台的两位年轻女接待对其好感大增,换作其他人她们还真不肯担这个风险给董事长打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