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澎,现在几点了。”
“九点多”
“那……整吗?”
“这样不好吧!”
“那你还想不想。”
“想。”
方文封和澎澎两人在水果摊暂时败退后,决定搞点事情,现场卖艺,赚点外快,今天这葡萄还真就吃定了,耶稣都留不住它,我方文封澎澎说的。
导演也乐意他们搞点事情博博眼球,于是大批人马袭来。
方文封人往那一站,气质就变了,其实这就开始了,看见那个架势,粉丝早已涌了过来,毕竟前几期节目播出后,也让方文封圈了些粉,更何况还有澎澎这个“老人”。
“啊!小封老师,么么哒!!!”
“小封老师,爱你哟~”
“澎澎,澎澎看这里!!!”
“澎一碗,我稀罕你!!”来自一个抠脚大汉的喜欢。
“哈哈哈哈哈哈哈!!!!!!”
……
“谢谢大家!这就给大家吹个曲吧。”
“吹”一曲?没看他们带了乐器啊!众人不解,方文封也不过多的解释。
这时候已经擦拭完手心,随后双手合拢,形成一个手型的埙,捧放在唇边。
“呜~”
一道厚重悠长的声音从他的双手中传出。
大家再次看向那状若捧心的双手,可不像是一个古埙吗?
大家也安静下来,认真聆听声音,
“手埙”这门技艺,比起那些吉他,小提琴,笛子都要实用,毕竟谁会有事没事就带着一件乐器在身边。
不过人人都长着一双手,只要你运用的好比起那些乐器来也差不了多少,当然若想手捧天籁,须苦练!
“手埙”是古人为了模仿“埙”的音色而发明的吹奏方法,但“埙”的优势更加明显,而手埙因其吹奏难度远大于“埙”,善此道者更是凤毛麟角,于是最终慢慢匿迹于民间。
农村孩子应该知道,那是个撩妹神技能,只要有人会吹这个,顿时就惊为天人,奉为“孩子王”,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就有很多孩子手拿着一包辣条拜了师。
而这仅仅是一种即兴的“起哄”行为或“联络暗号”,有点像“指哨”在民间生存的普遍现象。现在很少有人能吹奏出音乐旋律了,所谓:单音易学,曲调难成。
悠扬绵长的埙音开始四处飘荡,虽没有乐器那般清越,但很耐听。
有些喜爱音乐的粉丝在认真地听了一小段旋律后,便猜出了方文封吹的的是哪首歌曲。
“《苏武牧羊》吗?”一个女生看向方文封小声嘀咕。
方文封双眼一眯,有些惊讶,看着这个女生含笑点了点头。
《苏武牧羊》是民国初年开始流传的一首学堂乐歌,旋律流畅古朴,借用古代题材,寄托了深沉悲壮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一支古意昂然的曲子中,听得到人世间最隐忍的沧桑和最执著的守候。
不追求满宫满调的传统戏曲审美,而是用更加人性化的音乐语法诠释“旄落犹未还”的千古坚贞。
那手埙幽幽吹出的是历史的荒凉和深邃,那是一种忠于祖国的伟大情操,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