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秋,北方丞相曹操率领大军平定幽州之乱,辽东太守公孙康与乌丸余部遁至辽东辽西,十余年再也无法对中原朝廷构成威胁。
而曹操趁着荡平各地叛乱之势,诛灭了党附袁氏余孽的世家豪强,恩威并抚,并任命田豫为幽州刺史,曹彰为北中郎将,率军督镇幽州,而后大军班师回朝,而天子刘协亲率文武百官出百里相迎,恩宠无比,位极人臣,无以复加。
年前下雪几乎成了北方一带的惯例,腊月二十的夜里便北风呼啸,天色变黑沉沉,远处的乌云压下来,仿佛伸手就能够得着。
翌日早晨,雪花大片的飘落,很快便将天地间裹上一层银装,又下了整整一天,还是越下越大,没有停的意思。
就这样连下两天,到了二十二曰夜里,道上的雪已经及膝深了,满眼是白茫茫的一片,难辨东西南北。
六角雪花晶莹,随风轻潜、浅缭,于无声无息间,缠满了桂树,洒白了层层屋脊,一眼望去,铜雀台鳞鳞节节,恰似一层复一层的软绵云朵,朱亭已掩色,绿衣夺目,凭栏俏望,秋月容颜未改,只是颜色略淡。
邺城之西,便是那巍巍太行山,此时朝阳升起,满山银装素裹,宛如原驰蜡象,尽是北地风光。
离开邺城向西,沿着松篁蓊郁,涧水流淙的山谷间,屈折迂回约二十里,遥见一座秦砖汉瓦的道观,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雪掩山道,仿若铺得一层白锦,车轱辘辗于其上,浅浅轻响,划落深痕一行。
待至玉雪瑞兽前,辕上车夫挑帘,曹丕忧色冲冲的走出来,抬头看了一眼漫天飞絮,轻叹一口气,而后,亦不知想到甚,紧皱的眉头徐徐放开,挽了两袖,背于身后,大步走入深院。
庭院深森,尽作雪笼,穿过前庭,复行中庭,转行于假山,漫步于朱廊,只见沿途甲士林立,皆满身覆雪,不敢擅动,曹丕辗转来到一处湖畔,只见廊桥的末端坐着一个孤蓑老翁正在湖边垂钓。
这位老翁面目被头顶上的圆笠遮掩了大半,迷迷糊糊间让人看不分明,只有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在半开半阖间,颇有些姜太公渭水垂钓的风范,然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老翁却是堂堂大汉丞相曹操曹孟德。
不远处,骑都尉孔桂正躬身立于雪中,手中拿着一张大氅恭候,此人乃凉州天水人,建安年初,奉将军杨秋之命前往许都拜见曹操,他本是武行出身,并无所长,然其善于投机取巧,奉迎拍马,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善博弈,会蹴鞠的一身本领,获得了曹操的宠幸,拜为骑都尉,曹操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成为曹丞相身旁的近臣,就连五官中郎将与临淄侯等宗室皆对其礼敬有加,不敢怠慢。
两汉之际,自汉代以来,达官贵人,王侯将相等皆有好男色的风雅,这似乎是公开的秘密,但凡位高权重者,总要附庸风雅一番,诸如文帝刘恒与哀帝刘欣曾有断袖之风,而自从孔桂公开随侍曹操左右,难免滋生流言蜚语,而在邺城官场上却是讳莫如深。
曹操闻听后不过坦然一笑而过,随着年岁渐长,头风时常犯病,有个可心的人在身边伺候让曹操倍感舒心,尤其孔桂样貌神似昔日心腹之臣郭嘉,早年郭嘉与自己最为君臣相宜,对其可谓言听计从,方一统北方中原,本欲百年之后,视其为托孤辅臣,不想天不遂人意,郭嘉英年早逝,病逝于辽东,使得曹操时常暗自叹息。
由于孔桂善于奉迎谄媚,深得曹操欢心,使得曹操仿佛又找回了昔日的感觉。
雪势渐弱,曹丕谨慎地向孔桂投去一个讨好的笑容,躬身立于身后,不敢叨扰曹操。
自从被曹操任命为邺城留守,曹丕在国渊与徐宣等老臣的辅佐下处理政务,近些年来更是颔下蓄上了短须,成熟稳重了不少,自从官拜五官中郎将,行副丞相之职,在曹氏诸子中,与封侯的曹植可谓一时风光,成为得宠的两个儿子。
曹丕双眼紧盯着湖面上的鱼梭,默然无语,忽见湖面上的鱼梭连连摆动,激起阵阵涟漪,心情激动之下,向曹操提醒道:“父亲,鱼儿上钩啦!”
曹丕一出声,鱼梭扯动了两下,湖面上瞬间恢复了平静,显然惊跑了上钩的鱼儿。
曹操蓦然睁开那双精光闪闪的虎目,斜视了曹丕一眼,吓得曹丕脸色惨白,忙跪在雪地里请罪。
“儿臣鲁莽,惊跑了鱼儿,扫了相父雅兴,望相父治罪!”
曹操索然无味地扔掉手中的鱼竿,摘下头上的圆笠撇在一旁,拂然起身,拍落身上的雪花,不怒自威道:“你这是为何?堂堂五官中郎将何以如此轻浮急躁,往后何以督率百官处理政务?”
曹丕连连告罪道:“儿臣罪该万死!”
孔桂连忙捧上一件月色斗蓬大氅,迎着风雪位曹操披在肩上,此乃一件鹤氅,对襟,无袖,领角有鹤羽簇拥,入冬,曹操生性节俭,不喜厚厚的夹袄,故而卞夫人便给他做了几件氅,此氅穿戴便利,只需在脖子上一系便可,且极耐风雪。
“丞相天威浩荡,臣等皆不敢仰视,五官中郎将身为人子,敬畏君父,亦是常理,丞相自然不会归罪。”
经过孔桂一番巧妙周旋,曹操脸色稍缓,颔首道:“罢了,丕儿且起身吧!”
曹丕不敢怠慢,连忙起身,以袍袖遮面,掩饰住内心的恐慌。
“丕儿,且随我入内取暖吧!”
曹操披氅迎雪直至道观之内,曹丕与孔桂亦步亦趋在后,及至入内,忙命下人生炉煮酒。
曹操仿似不堪寒冷,身上裹着厚厚的毛裘,怀里抱着暖炉,犹自微微颤抖。
自从曹冲殁亡,堂堂大汉丞相仿佛老了许多,额上的皱纹,愈发深刻。
稍坐,孔桂借口方便,出外命婢女呈上火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