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草图是柳安根据记忆描绘出来的,里面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经过多方测试才能实现。
路,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某位名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没有钢之前,这些想法就只能存在设想中,很难实现,因为生铁制成的各种零件很容易损毁,可能用不几次就要更换。
总不能到了战场上在敌人面前换零件吧。
而且还要考虑制作成本的问题。
但有了钢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柳安将李桯易叫了进来,将图纸交给他,让他去交给工部尚书吴淳夫。
一个想法要得以实现,必少不了技术的支持,而工部,恰恰有这个能力。
撞针这种东西,看起来十分精密,实际上只要制作出大小合适的模具,将钢水倒进去冷却,就能够批量生产。
当然,效率上不可能跟后世那些军工大厂相比,但也能让人满意。
吴淳夫收到柳安送来的图纸时,是一脸懵逼的,他听说了新式火炮的成功,本以为可以将新式火炮投入生产了,但却没想到柳安又有了新的想法。
再看手中图纸,上面的零件之多,让他头皮发麻。
稳妥起见,吴淳夫先找到木匠,按照柳安的图纸造出了一樽完全用木头制成的小型火炮,大小比例一模一样。
有了木制模型后,工部要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与此同时,林新也找到了宋应星,将自己对膛线的理解和应用托人写在纸上,交给了他。
“你确定,这是柳先生的意思?”
宋应星狐疑地看了一眼林新。
他倒不是觉得林新有胆子假传柳安的话,而是他已经习惯了柳安亲力亲为。
像膛线这种东西,一般不都是柳先生提出来的吗?
怎么今天换人了?
林新望着面前的这位上官,抿了抿嘴,“这确实是柳先生吩咐给我的任务没错.....”
其实在林新心中,对此也是有些怀疑的,柳安显然知道膛线,否则也不会问出自己知道膛线这种话了。
可即便如此,柳安依旧坚持让自己来制作膛线,这是为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柳安想让自己领这份功劳。
当林新想通的时候,别提有多激动了。
将军在培养他啊!
一般人可没有这种殊荣。
可他不知道的是,柳安想要栽培他不假,但归根结底的真正原因是柳安真的不想要功劳了。
柳安现在已经是居功至伟,当朝一品,深受朱由校器重,他还要功劳做甚?
再多的功劳,对他来说只是累赘,功高盖主罢了。
好不夸张的说,如果柳安想,可以直接发明出蒸汽机,领军出征,然后大杀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但结果呢?
柳安知道那样等待自己和朱由校的结局是什么,所以他放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