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汤山营(四)
刘子惠认同的点点头,说道:“话虽说如此,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咱们的一百青壮是咱们安身立命的本钱,这才是咱们最可依赖的本钱,等找得到石城岛,这个根基就更扎实了。”
“父亲,既然都已经要正式训练青壮,每个名号就总觉着差点意思,要不咱们起家在汤山,就叫汤山营吧。虽然咱们只有一个都的人马,但是咱们在辽东不缺战马,都武装成一人双骑的骑兵,战斗力也不会太差。加上实在不行还可以退向海上,咱们在这一带需要有个响亮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您给起吧,不过只要不叫什么一阵风呀,混江龙啥的都行,这种江湖匪号一听就成不了气候。”刘烑笑着对刘子惠说。
刘子惠想都没想,就跟刘烑说到:“咱们的一个都的人马叫做汤山营,干脆匪号也叫汤山营吧,这样还好记,更能增强这一都人马的归属感。”
“嗯,还真行,对了父亲,时间不早了,我要去院里练习拳法了,争取早日能有自保之力,您一会在接找安神医聊一下,我就不参加了,石城岛的事情你应该对这几个之后的管理阶层透漏下,毕竟按照您说的,如果咱们开始训练青壮,这几位都是人精,怕到时候青壮没训练成,他们先逃走避货去了。”
说着,刘烑喝了一口有些凉了的茶,拎起剩下一半的茶壶,向院子内走去了,刘子惠看着儿子的背影,心中感慨,儿子在发生神仙授艺候成熟太多了,跟以前只知道玩乐的少年简直判若两人。听人说自古有异象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使命,自己儿子未来到底要干什么他不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为他打造一个铁一般的根基,想到这里,刘子惠沉寂已久的心又开始疯狂的跳动起来。
且不说刘子惠,就说已走出院子陈平,坐在距离刘子惠的住宅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这里的人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刘子惠只知道他是原来蓟县的小贵族,其实陈平祖上当年可是显赫一时,当年汉王刘邦起兵反楚,刘邦身边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一时俊杰,在亥下十面埋伏围住项王,西楚霸王项羽是多么霸气的一个人,最终被众人打的灰溜溜的率领二十余亲卫渡江而去,虽然后来西楚霸王卷土重来,集合了楚越多方势力把汉王斩杀,虽然汉王刘邦身陨,但是他身边的重臣被各国瓜分一空,陈平的祖上正是汉王账下的都尉,负责监察刘邦手下文武,是刘邦手下的特务人员,而且离间范增与项王就是陈平的手笔,虽然项王失败后渡江重新与范增化干戈为玉帛,但是陈平的能力在众国之间都是被重视的。
汉王失败后,陈平作为汉王刘邦最倚重的特务头子,有得罪了范增与项羽,心知自己必定在劫难逃,就让自己的儿子陈恢带着少部分金银,逃到蓟县,出仕与燕王,但是陈恢为了隐藏身世,所以没有显露出自己真实的才能,之后的后代陆续出仕,但是因为天下各国都是项王分封的国王,所以陈平给儿子陈恢的家训就是职位不得多于五百担,所以在燕国陈家之是一个诗书传家的小贵族,在燕国一点都不起眼。
在辽东国占领燕国之后,没人拿他这个敌国没出现过五百担以上的官员的世家当回事,不断地逼迫、压榨,最终陈平的祖父被迫无奈背井离乡,到了辽东,但是陈平的祖父对他很期待,所以就以他们这一脉先祖的名讳给陈平起了名字,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教,这无疑是叛经离道,但对于家道中落的陈家来说,这是对这个当时还是在怀抱中的小孩的一种期许。陈平这个小孩从小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聪慧,陈平祖父自己会的所有知识都已经在陈平十岁的时候被学了个精光,为了让陈平学习更多知识,陈平祖父领着孙儿去海城县大儒拜见孙殿臣,不过令陈平祖父沮丧的是,孙殿臣不仅没见陈家的祖孙二人,甚至门都没让进,令一个小厮拿给陈氏祖孙一小袋粟米。那时还小的陈平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挫折,他恨这个世道,让他背井离乡,恨这个辽国,令他无立锥之地,他恨孙殿臣,当要饭的打发求学若渴的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