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前,大夏徽元皇帝励精图治,大量任用能臣,推陈出新。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徽元盛世。
在此背景下,大夏朝廷在时任宰辅房文明的上疏后大肆打压江湖门派。多数门派消亡殆尽,一部分流转他国番邦。还有那些百年宗门关闭山门不问世事,这里面就有中原第一佛门-露泽寺,还有出过十几位将军的被称为大夏第二军部的武功山等大宗。
起初,诸多江湖门派意图集体进京对抗中枢。但在露泽寺和武功山率先表态之后,大家都知道无力改变了,鲜有人再言江湖之事。
直到近一二十年来,大夏朝廷内忧外患,已经无心江湖事物,江湖上才又活跃起来了。先是露泽寺开三座山门,撞钟十二下。后又有武功山弟子入职大夏兵部和军部。
弥陀山白云涧平安宗乃是几百年的老宗门了。只不过弟子门人没有露泽寺和武功山那么多,所以声名显露。若是翻开史书查询的话,往上追溯百年光景那可是不得了的强胜。
白云涧夜幕笼罩下来,风声裹着虫鸣入了师门众人耳中。除却几个大弟子们神情不是很高涨外,十几岁的小徒弟们正在大快朵颐呢。毕竟平安宗不是百年前了,这年头吃顿鱼肉可不是常有的事情。
饭桌上,四弟子张溪问过了二师兄,没见到三师兄人。不由得看向自己的师父,师父轻微地摇摇头示意他吃饭。这一幕恰巧被小团子看到了,自己咀嚼的动作都停滞了下来。
掌灯后,张溪一人来到师父的房间外。“师父,您歇息了吗?”
“是溪儿吧,进来吧。还没歇呢。”屋内传来声音。
张溪推开竹门进入屋内,师父正端坐于蒲团上看着某本古书。张溪跪坐在案前与师父对席。
“师父,三哥他没什么大碍吧?”
师父放下书籍,开口道:“溪儿,我十三个弟子中你心思最为细腻,也是最看重师兄弟感情的的。我知道瞒不过你的,且听我细说。”
“好的,师父。弟子仔细听着。”张溪低头示意。
“如今,大夏朝廷局势微妙。庙堂和江湖现在都是暗流涌动,虽说如今上阳城中枢准备由十二岁的宁王接替皇位。但几位手握实权的大将军和老王爷可不会就这么眼巴巴地看着。所以这次我派你两个师兄分别去往金陵和上阳打探消息。一是为了把握朝堂上的局势,二是为了我平安宗日后的振兴而做、早做打算。”
“师父您是想做从龙之臣?新帝登基后届时便可振兴我宗门?”
“没错。你三师兄回来告诉我。小王爷应该是坐不上那把龙椅。目前最有可能的只有两个人,你向来聪慧,你说一说是哪两个?”
“弟子大胆猜测。一个是被百姓称赞贤王的齐王,还有一个是宣威将军-宋方进。”
“嗯,不错。我也觉得是这两个。那你觉得谁会先动手呢?”师父再问。
“一定是宋方进。因为只有他先动,齐王才有调兵进京的理由。到时候以勤王之名败宋方进,手下几个部将推举。朝堂上再有几个二三品大员附和。他就能以保社稷安民生的由头顺利坐上那把龙椅。可是,这是我们的猜测。谁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还是说有别人趁虚而入。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不是不可能。”张溪回话。“可是,三师兄为何会受伤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