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馆”由初代馆长李龙雨于1954年创立,成立至今近五十年,分馆已经遍布韩国,更是随着韩国政府的大力推广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如今已成为韩国跆拳道九大流派之一。
“正道馆”总部并不在首尔,但作为韩国首都,也是唯一的特大型城市,知名的国际大都市,首尔的地位毋庸置疑,顺带着“正道馆”的首尔分馆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起来,首尔分馆的馆长也因此成为“正道馆”高层,也是理事会的成员之一,拥有尊崇的社会地位。
“正道馆”首尔分馆馆长金柱赫,正是张易师徒的邻居老人唯一的儿子,也是张易在韩国为数不多的熟悉的人。
在张易还小的时候,当时的金柱赫回老家看望父亲时,独具慧眼的他看上了张易,觉得这孩子天赋上佳,不仅聪慧灵性十足,而且有着惊人的韧性,和非凡的专注力,若是跟着他学跆拳道,日后一定成就非凡。
当时为了说服师父让张易拜师学艺,金柱赫几度登门苦劝,最后把师父磨得烦了,一手抓住他后颈一把把他从正门扔了出去。
从那时开始,金柱赫才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竟然如此深不可测,之前十几年都没发现,更再也不提收徒之事,对师父更是恭恭敬敬。
或许金柱赫年纪大了,或许是师父不愿外传,总之金柱赫也没得到师父传几手功夫,见高手而不能问道,尤其是师父去后,实在是令他始终抱憾。
而未能收张易为徒,择英才而教之,又是另一件令金柱赫始终抱憾之事,虽然理性上知道张易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却始终难以释怀。
正因如此,金柱赫不时关注张易的表现,被天才般的表现震惊之后,这种遗憾和爱才之心更是难以遏制,对于张易也始终念念不忘。
由此,张易对这位金大叔也一直很是尊敬,对于欣赏自己的人,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升不起恶感。
…………
张易走进“正道馆”道场,报出了金大叔的名字,就静静地在前台等待,没多久就见穿着一身白色跆拳道服的金柱赫走了出来,远远见到张易就面露笑容,哈哈大笑道:“小易,你终于想起回来了,你一走就三年,一点消息都没有,习武没有放下吧?”
张易心中微微温暖,淡淡笑道:“金大叔,南非太远了,不过练武可没有放下。”
“三年不见,小易你都长这么高了,仔细一想,都十六岁了”,
金柱赫走到张易身边,这才赫然发现当年刚刚开始冒个头的少年,如今都和自己一样高了,不仅身高接近一米八,而且肩宽腰细手长脚长,体型修长比例完美,金柱赫一看就知道蕴含着强大的爆发力。
明亮有神的眼神,一如当初的沉静内敛,更多了一股纯粹专注的气质。这般出众的气质,令人很难不心生好感,令金柱赫心中一叹,却又有一阵欣慰。
随即金柱赫拍了拍张易肩膀,爽朗道:“不过,你说了可不算,今天金大叔非得检查检查你的斤两成色不可,看看你到底放没放下,我这几年可很是遇到几个练武的好苗子。”
对于金柱赫的不服气,张易只是微微一笑不语。
张易并不妄自菲薄,从金大叔的脚步,呼吸,发声,张易已能隐隐感觉到,金大叔仍然停留在外家拳法阶段。
只是单纯依靠身体训练和多年的经验,以及粗浅的入静功夫,没有形成周身整劲,并无内家练气之法,也未领悟内家练劲之道,于上乘武术而言,始终算不得入门。
四十来岁,仍处在巅峰期的金大叔,已经不是张易对手了。至于其弟子,如果没有真传,张易更毫不在意了。
道场之中,张易凝立不动,一身休闲装,出众的气质,在一众白色道服的道馆弟子中犹如鹤立鸡群。
旁边地上倒着一人,周围更有几人心有余悸,他们刚刚领教过张易的手段。
刚一交手,太极听劲功夫发动,张易就洞悉了几人身体,瞬间把握其劲力脉络,出手如电抓住其小腿,只微微用力一引一送,瞬间破掉几人重心,将几人远远摔出去,把几人摔得七荤八素,差距太大了,甚至连怎么败的都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