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梦想着缔造大型的战舰。更不用说能在宇宙虚空,实现远距离太空遨游的巨型飞船。
所以形体巨大,功能齐备,具备生存和机动作战能力的大型飞船系列,都是人类的顶级建造师们的毕生梦想。
以一艘大型航母为主体,两艘战列舰或者巡航舰为辅助,四艘驱逐舰,六艘战斗舰为伴随的攻击舰群,这是在很早此前的二战,太平洋战争中首次出现的舰群格局。
组建航母舰群的设想,是一战此后,大型的战船,战车制造技术逐渐成熟,人类的工业革命,所包含的冶金技术,已经到了最兴旺发达的重工业变革时代的必然产物。
此前小熔炉熔炼小钢铁的格局,逐渐向产业化,集团重工发展。
于是,大型的冶炼钢铁的高炉诞生,于是,大型的结构铸件和更优质的钢铁成功出炉。
人类最终向太空时代,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
那就是除了在地面行驶战车——坦克集群外。
再就是在更加辽阔的海洋世界,开始出现大型的航母舰群编队。
-
洛小宇可以通过历史史料能看到,最早对海洋军力开始建制的美军,它的航母战斗群的编队在战时于和平时期的编制是不一样的。
在和平时期,主要执行远洋任务的战舰战斗集群编队,一般是一艘航母、一艘导弹巡洋舰、三艘左右导弹驱逐舰、一艘攻击核潜艇以及两到三艘补给舰。
而在战时,则根据敌对国家的军力情况,相对应的布置一到三艘航母、两艘导弹巡洋舰、三到五艘导弹驱逐舰、两到三艘攻击核潜艇、三至五艘补给舰。
这就是说,编队是以战争为主题,增加战斗集群的战船数量与战术性能配比。
所以,星空时代的人类,也一直援用了这一种情况。
当时作为海面最大型舰船,航空母舰是最大的海上空战机输出单元。
它不用主要的攻击火炮作为舰船的攻击力量,仅仅在侧翼配置阵列防空火炮集阵。主要的对敌,对空打击力量是舰载机和防御导弹系统。
空战时代到来以后,作为在太空舰船基地构造修建的巨型宇宙航母,它的体型更加的巨大,其内部的体积更是一座立体城市般巨大无比。
曾经设计和建造它的工程师,都是具备各种钢结构力学和美学的高级工程设计大师。
这和修建城市楼群不一样的是,作为宇宙太空飞行的航空母舰,它需要具备核磁动力的强大支撑能力,和耐受内外强大物理压力的属性,并且还要具备自然生存体系,能量回收再循环体系,具备智能驾控系统,具备很多人类城市运行的各种功能。
除此之外,它还具备自己自足的采集资源能力和修补自己残缺的修复能力。
因为飞行在外天空,一旦舰船独自漂泊,就得首先考虑到资源的消耗问题。
太空战斗舰,如果自身不能实现自己生存必须采集的客观条件,这种在与宇宙天空胡乱漂浮的大型舰船,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墓。
-
所以,即使系大型的宇宙航空母舰也是有自己的生存体系存在的,即使一个巨大的飞行编队,后面有三至五艘补给舰,但是它的自我修复,自己创造食物,淡水,氧气的能力还需要自备。
除此以外,空战编队的补给船比星球海面的补给船要多一倍以上,而且船只也是很巨大的。
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天空时代,除了修建更大型的飞船以外,船体的重量并不是空间漂浮物的主要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