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局?
想要知道如何破局,就要知道当下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明明崔昊已经连连得分,弹无虚发了,但是分差依旧不小。球队的进攻没有任何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球队的防守强度已经远远不如第二节了,而且球队队员的防守积极性还在不断下降。
拉瓦尔已经看出了问题之所在,球权的高度集中是破解对手防守策略的手段,虽然这让球队保持了高效率的输出,但是也降低了其他球员的积极性,毕竟进攻端参与度不高,防守打出反击的可能性较低,最后球员在场上就剩折返跑了。搁谁也不会愿意在场上折返跑。
崔昊也想明白了这一点,火热的手感一度麻痹了自己的神经,让自己完全没空想其他人的感受,冷静下来,崔昊想起曾经的经历,自己也多次在场上成为隐形人。感到自己置身局外,便不会充满激情,其他球员自然而然就会缺乏参与感,失掉积极性了。
这种防守策略显然是对手的陷阱,而这个陷阱已经奏效了。
崔昊并非不乐于分享球的人,但是分享球虽然可以提高队友的参与度,可势必会降低球队的进攻效率,如果进攻不成功,又可能打击球员的自信,甚至还可能出现很多失误,送给对手轻松反击的机会。
自己打不是长久之计,分享球又变数太多,实为两难之困境。
怎么办?赌一把?
赌一把!
新的一个回合,对手的防守策略,依然不变。崔昊持球,开始评估传球的各种选择,这时候再传球给马良确实风险太大,蔡群峰也是被重点盯防的对象,崔昊大胆地把球交给王阳,王阳接到球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没有过度慌乱。王阳没有急于处理球,这种沉着值得肯定,对手的防守理念就是解放崔昊,锁死其他人的进攻可能。王阳的进攻威胁虽然很低,还是让孟澳调整了防守位置,同时也吸引了林立的协防。
王阳选择把球交给马良——这时候他面对的防守和协防压力就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不过为了保险,王阳传球的弧度和高度都很高。马良准备接球,孟澳、王路飞很快收缩,形成合围。孟澳、王路飞高高举起长臂,脚下随时做好了跳起干扰、抢断传球的准备。马良虽然很高,但是被卡住位置的他也不那么容易能接到球,何况还有两人准备干扰。球快飞到了,孟澳想要试一试,跳起来准备干扰传球,不怎么能跳的马良很久没碰球了,他也决心试一试。马良双脚蹬地,奋力一跳,手指刚好碰到球,可他转念一想,到拿到球就要面对三人合围,进退两难,十分晦气,于是干脆没把球拿下来,而是手腕一使劲儿,把球又拨回给王阳。
这时候王阳面对的就不再是孟澳的堵截了,他刚落地,反应不过来,王阳想着很久没拿球打了,干脆瞎扔一个。球飞得很高,但是高得有点离谱了,直接越过了篮筐飞到了另一侧底角李伟的手上。李伟当然看不出这是王阳投篮不中,还以为是王阳的传球,接到球李伟顾不得太多,运了两下球,直接出手,球磕了一下篮板,反弹入筐。这是下半场球队连续打进的第五球,也是除崔昊以外的球员第一次进球。
虽然这是一个意外的进球,但是这至少让其他球员有了更多信心。崔昊舒了一口气,马良的拨传、李伟的进球或许会让对手执行防守战术的决心动摇,这是好的信号,崔昊有些释然,自己也真是的,早知道,应该更相信队友的。
参与进攻让王阳和李伟的防守情绪高涨,他们的防守水准回到了第二节的水平,马良一直是倾尽全力,蔡群峰虽然没有参与进攻,但是被队友的状态感染,也全情投入防守,没有之前的消极情绪了。
在崔昊这边的防守强度提升之后,林立这边的进攻就没有之前来得顺畅了,孟澳、徐方、王路飞、朱权的移动虽然积极,但是防守他们的王阳、马良、李伟、蔡群峰紧追不舍,遇到挡拆,崔昊这边的防守也能及时换防,这样数个回合后,比分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崔昊在第三节结束前最后一回合借挡拆在罚球线完成跳投拿下两分之后,球队已经把分分差追至只差5分,以66-71的比分结束了第三节。
节间休息,崔昊把队友都招呼在一起,李伟已经很累了,崔昊不确定他还能不能挺住,完成第四节,“李伟,你还行吗?第四节对手的防守可能会更凶。”崔昊很少见地关心了一下李伟。
“还······还可以······”李伟说话有些不太连贯,气喘个不歇,看样子,是很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