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元英所在的是个小城,而小学的考试,在更大的一座城市。
小城,因无战乱骚扰,而取名为“安城”。
而朱元英所要去的,就是福城,意味着“有福之城、有福之人居住。”
所以,朱元英要离家,考三天的试。
因为朱父作为有远见的人,就提早知道朱元英的考场,在早早在考试地点附近的宾馆等待朱元英。
朱母则在家坚守,为朱元英的出行准备好相应换洗的衣服。
朱元英看着朱母,千言万语,终究说不出口,唯一就是点头。
……
由潘老师带领的队伍,队伍少了远行的吵吵闹闹,而多了一种压抑。
潘老师看着这样子不行,就组织全班唱战歌。
在一个同学的起头下,全班都跟着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
全班的气氛,慢慢的变好。
朱元英等同学,在这个氛围的渲染下,心情也变得很舒服。
……
酷暑六月,
朱元英走进了宾馆,尽管有成年人的经验,但是心中不觉得忐忑。
因为,考虑到人生最重要的考试,潘老师早早就预定了房间,每个人一间。
朱元英自己在房间里面,修炼随息法,让自己的心神跟自然共振,使朱元英烦躁的心情,慢慢的放下来。
修炼好后,朱元英就洗了一个澡。
这时候,潘老师着急大家去餐厅吃饭。
而,朱元英准备去吃饭的时候,房间外传来朱父的声音:“儿,开一下门……”
朱元英在酒店一住下来,就通过“真留球”给朱父发信息。
这时候,朱父拿着饭菜进来。
朱父对着朱元英说:“我怕你水土不服,所以,从家里带了饭菜,这样子,避免考试的时候,身体不适。”
朱元英就默默坐着,吃着朱父煮的饭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