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池塘进行扩建,觉得原来的池塘名字,不够好,所以,池塘要取一个新的名字。
取名字是一个传统,所以,学校就广而告之。
因为学生众多,就向各班级有意愿者征集名字,由各班的班长负责通知。
这时候,班长李同义走了进来,说道:“学校池塘想取个名字,有没有想法,各位帅哥……”
朱元英刚好对池塘特别喜爱,就说道:“班长,怎么取名字啊!”
李同义说道:“到时候,学校在池塘边,放一个木箱。有兴趣的人,可以把池塘的名字投进去。在名字的旁边,写上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如果名字被采用,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啊。”
这时候,舍友巩天中问道:“如果,不写名字,可以吗?”
李同义淡定地回答道:“当然可以,这个荣誉,不想要的,可以不要。反正,是一个趣事,想取什么名字都可以。如果怕出丑,就不要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奖励就没有了。”
巩天中、宗凯、滕华元起哄道:“到时候,我要去一个牛逼的名字?反正,他们都不知道是谁取得。”
李同义看着他们,只能说:“有热情是好事,总比什么事情都不参加的好。”
随后,李同义就去其他宿舍传达消息了。
现在,整个学校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其实,只是名字被学校确定,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如果两个人都叫这个名字,就可以平分这个奖励。学校,想通过这个行动,增加学生对学校建筑的感情,以便以后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想起学校的一草一木。
所以,每一年,新建设的一个建筑物,都会发动学校师生进行取名,通过师生的参与,让本来普通的学校建筑物,注入了师生的情感,以至于,学生出去后,能记得自己是附小的学生。
这就是,前任校长想出的办法。因为前任校长看出,适者生存,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如何,让学生们在竞争后,离开学校后,对学校产生一种亲和感。
这时候,前任校长就想出了一招,搞活动和取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