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自从农村实行了联产责任制,极大了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给自己家里干活谁不愿意出力呢,谁又愿意自己地里的麦子长的比别人矮呢。要是谁家的麦子和苞米比别人矮,那这户人家肯定是懒汉一窝,但凡要是有一个勤勤人,那绝对是不至于让自己地里长的麦子和比别人家的差。自从联产承包制出来后,杨大胆也知道自己这个大队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于是便主动辞去了大队队长一职。毫无疑问,杨大胆地里的草比苞米高。杨大胆自从不当了队长后,便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我国古代有很多惊世骇俗的思想,比如阴阳平衡因果学说,可能孙家的苦都让老三吃了,所以孙二女和老四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从来没有过缺衣少食的日子,也可能是老刘家都苦都让刘菊芳带到了老三家,老刘家一直都是富裕人家,虽然也有缺衣少粮的年代,不过却也不是经常性的苦难。老三和刘菊芳虽然一直过的穷苦,可是彼此从未有过嫌弃对方。
老三和刘菊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忙碌的,总是盘算着孩子的学费。孙阳考上了大学,孙云也顺利的考上了临潼县的华中,孙刚也上了小学。老三和刘菊芳总是计算着柴米油盐,家里所有的支出都需要精打细算。一件新衣服老三先穿,老三穿了以后孙阳穿,孙阳穿了以后孙刚穿。至于刘菊芳的衣服,则是妹妹刘菊花的衣服穿过的,刘菊芳穿完了以后给孙云穿。一家人从来没有一个人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不过却没有人嫌弃过自己的衣服。
老三和刘菊芳把自己的小女儿孙月给了妹妹刘菊花家里,刘菊花把孙月的名字改名为刘月。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孩子虽然送给了刘菊花,老三和刘菊芳经常也会想起自己的女儿刘月。
老三和刘菊芳想刘月了,二人便去麦刘村看望女儿的。有一天,老三和刘菊芳出了家门。二人穿过了樊曹村后,便到了麦刘村里。老三看了看刘菊芳,忧心忡忡的对着老三说到:“咱经常去你家看刘月,会不会惹你妹菊花和平平的嫌唉。”刘菊芳笑了笑,对着老三说到:“老刘家就和咱家一样,娃给我妹子,你就放心,亏待不了咱娃。咱想娃了就去看,我妹不会说啥的。”听完刘菊芳的话后,老三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总算是放下了。二人不在说话了,小跑走向老刘家。
到了老刘家后,刘菊芳看见门开着,便直接拉着老三走了进去。老三和刘菊芳进了家后,二人看见了正在地上玩的刘月。刘菊芳想自己的女儿了,便直接跑到了刘月的面前,把刘月抱了起来,然后亲了亲刘月的脸蛋。刘月看见了刘菊芳抱起自己,然后嘟着嘴喊到:“妈妈抱,妈妈抱。“老三看见了刘菊芳和举动后,赶紧跑过去。拉了拉刘菊芳的衣服,对着刘菊芳说到:“咱把娃都给人家了,你这样不太好。”刘菊芳失望的看了看老三,对着老三说到:“我也是忍不住唉,毕竟是自身上掉下的肉呀。”
刘菊花在房间里面听见了姐夫老三和姐姐刘菊芳说话后,赶紧就跑了出来。对着老三和刘菊芳说到:“啥你娃我娃的,都是咱的娃。想抱就抱,想亲就亲,有个啥嘛。”听见了妹妹的话后,刘菊芳笑了笑,对着老三说到:“看吧,我妹子咋能还分个远近。”老三也笑了笑,于是三个人便一起进了屋里。
进屋后,四人便在家里聊起了家常。刘菊花对着姐姐刘菊芳说到:“姐呀,现在屋里三个娃都上学,日子过得紧不紧呀。”刘菊芳眼睛一紧,然后强装微笑,对着刘菊花说到:“妹子呀,紧倒是紧着哩,不过也还能凑合着过下去。”平平看见了姐姐刘菊芳表情,便拉了拉刘菊花的衣服。刘菊花看见了平平拉自己的衣服,便对着平平说到:“平平,你拉我衣服弄啥。”平平尴尬一笑,对着刘菊花说到:“菊子呀,你跟我出来,我和你说个事。”
刘菊花被平平拉出去了以后,平平对着刘菊花说到:“菊子呀,姐家里三个娃。阳子还上大学,云云上高中,日子咋能过的不紧嘛。”刘菊芳眉毛动了动,拍了拍平平,笑着对平平说到:“你说得对呀,等会姐回去的时候,咱给姐拿点面和钱吧。”平平点了点头回应刘菊花。平平看见了刘菊芳点头后,便拉着平平进了屋里。
一下午的工夫说过去就过去了,刘菊芳对着平平和刘菊花说到:“姐呀,天快黑了,我就回去了呀。”
刘菊花对着刘菊芳说到:“能行。”
刘菊芳和老三便往门外走。这时候,平平跑到刘菊芳面前,把一袋米塞到了刘菊芳怀里。平平刘菊芳说到:“姐,这袋米你拿着,回去给娃吃几顿米饭。”
刘菊芳看了看平平,回应到:“家里啥都有呢。”
平平说到:“好我滴姐哩,给你就拿着嘛,都是一家人。”
刘菊芳看了看袋子里面的米,捏紧了米袋子。对着平平说到:“我妹子没有给错人,你是个好人。”
在平平把米塞在刘菊芳怀里的时候,刘菊花把几百块钱塞到了老三的口袋,刘菊花对着老三说到:“你娃也是我娃,钱你拿着给你上学用。”
老三看了看刘菊花,对着刘菊花说到:“使不得,使不得呀。”
刘菊芳拉着老三的手说到:“好我滴哥哩,我是给我侄子的,让娃以后给我还就好了。”老三看了看刘菊芳,没有在说话了。
刘菊花是一个大方的女人,知道姐姐家里穷,每次姐姐来,都有给姐姐准备半袋子米面让姐姐带回家吃。老刘家一直是富裕的,所以刘月的童年小生活和自己的哥哥姐姐相比,过的相当滋润,刘月吃的是白面带一点麸子的馒头。而哥哥姐姐门只能吃百分之八十都是麸子的团子,而且孙月每个季节都可以穿新衣服,孙月生活的是无虑无忧的。
晚上,刘菊芳看见孙刚睡着了。然后刘菊芳看着老三,对着老三说到:“老大现在上大学,二女子上也考上了高中,三儿子现在上小学咱家的压力大很。要不让一个娃不上学了吧。”老三叹了口气,对着刘菊芳说到:我小时候想上学就没上成学,我实在不忍心让娃不上学,咱还是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刘菊芳无奈的点了点头,说到:“你还是耳根子太软了。”老三“唉”了一声,对着刘菊芳说到:“这晚了,睡吧睡吧。”
老三依旧是小学老师,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压力太大,老三和刘菊芳的心劲更大了。不仅仅老三喜欢学习,刘菊芳也是喜欢孩子上学的。刘菊芳晚上睡得更晚了,因为她还要纺更多的布让老三去换苞米。孙氏这个时候虽然年龄大了,身体也慢慢不能动了,孙氏不懂上学是啥,但是她明白上学是没有错的。孙氏也总是起早贪黑多织布,刘菊芳看见母亲织布总是心中不舍。
晚上,孙氏看着刘菊芳不停的搅动纺车,心疼的说到:“娃呀,自从你来我孙家,没有享福过,一天天起早贪黑的,是妈对不起你呀。”
刘菊芳听见了母亲的话后笑着说到:“好我滴妈哩,你说的啥话嘛,都是一家人。”
孙氏无奈的说到:“我也是看着你太辛苦了,心疼你。”
刘菊芳扭过头对着孙氏说到:“妈呀,我还急着纺纱呢,我就不说了。”刘菊芳说完后,便一心一意去纺纱布。刘菊芳总是彻夜难眠,睡不着的时候,刘菊芳就去纺布。以前一个月可以纺一车布,现在二十天,孙氏和刘菊芳就可以纺布一车。
刘菊芳纺完布后,以前总是老三一个人拉着架子车去渭北相桥去换面。有一天,老三和刘菊芳把布往架子车上放。孙刚这时候跑了过来,对着老三说到:“大呀,我给你帮着搬上去。”老三看了看孙刚,微笑地说到:“好,我娃给我往上搬。”搬完后,老三准备离开。然后孙刚拉着老三的衣服,对着老三说到:“大呀,你干啥去呀。”老三说到:“大要去相桥换面啊。“孙刚看了看老三,支支吾吾的说到:“大呀,我想和你一起去。”老三摸了摸孙刚的头,然后对着孙刚说到:“能行啊。”
老三和孙刚一起着拉架子车去相桥换面,老三拉着架子车,孙刚跟在架子车后面走。老三和孙刚拉着架子车先穿过渭河滩的土地,走到渭河大桥下面,孙刚对着老三说到:“大呀,我走累了。”老三看了看孙刚,然后把架子车放低,对着孙刚说到:“娃呀,你坐架子车上面去,大拉着你走。”老三说完后,孙刚一蹦子就跳上了架子车。老三拉着架子车,孙刚坐在架子车上面。然后二人从渭河大桥上面过去了,从渭河大桥过去就到了相桥。到了相桥后,孙刚对着老三说到:“大呀,我想下去走走。”老三看了看木豆,笑着说到:“能行。”然后老三将架子车放平,孙刚从车里跳了下来。老三拉着架子车,孙刚在后面走着。
二人到了粮站后,将一车布换成了一车苞谷和面。然后二人便准备回家,老三拉着一车粮食的架子车,孙刚在后面跟着走。老三瞅了瞅孙刚,顺着孙刚的眼睛看去,老三看见了孙刚正在看着一家臊子面馆子。老三摸了摸口袋,然后笑着对孙刚说到:“孙刚,你是不是想臊子面呀。”孙刚看了看老三,把手抬起摸了摸头,笑着对老三说到:“大呀,我闻都闻饱咧,我就不吃咧。”
换了面以后二人也不吃饭,拉着架子车就赶紧回家了。家里实在太穷了,二人也舍不得在外面吃饭。所以选择饿一天回家吃饭,或者带一点干粮,饿了吃一点干粮。
命运总是在你最有希望的时候捉弄你,西北的夏天总是烈日炎炎,太阳光刺的人眼睛都睁不开。这个时候是农民一年四季中的休息季,农民是人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除非有必要的事情非要外出,否则一般人是绝不会外出。刘菊芳的腰更加弯了,因为拨杂草总是想弯一次腰多拔几颗野草,她的鞋也快露出大拇指头了,因为泥泞的地是非常浪费鞋子的。
早上天亮了,老三瞅了瞅太阳。根据太阳的偏移程度,老三判断现在五点到六点之间。老三心疼的看了看刘菊芳,刘菊芳昨晚织布到大半夜,到现在也没有睡多久。老三犹豫了片刻后,还是伸手敲了敲刘菊芳,对着刘菊芳说到:“起床了,得去地里了。”老三敲了刘菊芳后,刘菊芳里面惊醒了,对着老三笑了笑,说到:“好。”老三在听见刘菊芳的应和后,然后敲了敲身边的孙刚,对着孙刚说到:“孙刚,你起来上学了。”孙刚听到父亲的呼喊后,便睁开了眼睛,孙刚看了看父亲,然后说到:“大呀,我能不能在多睡一会。”老三撇了撇孙刚,对着孙刚说到:“赶紧起来上学去,小心我拾掇你。”孙刚在听见了父亲的话后,立马就起床了。
刘菊芳起床后,走向厨房。给锅里用瓢舀满水,将馍架子放入锅里,给馍架子上面放几个苞谷麸子麦面馍,盖上锅盖。然后刘菊芳坐在锅前,将苞谷锌和麦秸杆扔到锅底,给锅底扔进一根火柴,锅底的苞谷锌便点燃了。刘菊芳左手不断将苞谷锌扔到锅底,右手的不停的拉动风箱。过了大概十分钟,锅里便传来“咕嘟咕嘟”的声音。刘菊芳揭开锅盖,将苞谷麸子面馍放入盘子里面,然后将锅里的热水倒入家里的水壶里面。水壶灌满后,刘菊芳左手提着水壶,右手托着盘子进了房间。
到了房间后,刘菊芳把盘子放到桌子上面,对着老三、孙刚还有孙氏喊到:“吃饭了。”然后三人便开始吃饭了,相比起以前的馒头,现在的馒头面粉加多了,三个人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后,刘菊芳把书包递给孙刚,对着孙刚说到:“背着书包上学去。”刘菊芳说完后,孙刚“嗯”了一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在孙刚走了以后,老三对着刘菊芳说到:“这段时间地里活多,我给学校里面请了假。我和你一起去地里吧。”刘菊芳看了看老三,说到:“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