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矩州便是蛮夷之地,人烟稀少,深山之中连当地人轻易也不敢踏足,但在辰山中,居然有座道观,着实是令人诧异。
只见道观中一老一少两人持剑对立,霎时风起云涌。忽然少年眼中精芒一闪,弹指间便向老人连刺数剑,老人不退反进,使出一招“七星剑”,将剑招悉数防下,而后攻势不改,直指少年面门。
少年只得收起剑招,转攻为守。二人互拆了数十招,眼见少年越发乏力,老人却不紧不慢地挥起剑阵,铺天盖地的剑势向少年袭来。
少年大惊,急忙飞身,后退数步才勉强招架住。但他很快又提剑重新攻来,虚晃一招,去攻老人下三路,眼见攻到,却突转真气汇于剑尖,一招“鲤鱼跃龙门”直刺胸口。
老人却仿佛早已看穿一切,只淡笑着将长剑横在胸前,只听“叮”的一声,就轻松拦住少年的剑。少年见一击无果,正准备抽剑回防,却猛地发现一股巨力拉扯着剑。原来老人以力打力,使得两柄剑缠在一处,少年一时之间竟挣脱不得。
好个少年!情急之下竟然果断弃剑,脚踏莲花步,握指成拳,又继续进攻。老人将剑挑飞,随后也弃剑,以拳脚相交。
老人拳法看似软绵绵的,实则气吞山河,几招下来,少年早已没了攻势,只能被迫防御。老人抓住机会黏住少年,两人明明尽在咫尺,可少年无论如何出招,连老人衣角都摸不到,反倒是他被蹂躏,吃了一番苦头。显然老人已看清他的招式,下一招是什么路数早就胸有成竹。
少年于是暴退数步,待稳住身形,又一记鞭腿扫向老人腰间。
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这已是少年已是第三次发起进攻,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已是外强中干。果然,老人弯腰躲过此击,同时左腿勾住少年另一条腿,轻轻施力,少年便四仰八叉地摔在地上。
“师父,我认输我认输”少年干脆往地上一箕坐,连声求饶。
“呵呵,真儿你技巧倒有些。只是底子薄弱,内力不足,在江湖上或可归入二流,但离真正的高手之列还相去甚远。”老人话虽如此,神色间却对少年极为满意。
“你这小子,我太玄一生收徒七子,你六位师兄在江湖上无不是个顶个的好手。我年轻时气盛好强,等老了之后才看破红尘出家为道,本以为就此了却余生,谁曾想又遇到你,见才心喜,这才收你为徒,授我武学与你。谁知道你明明天赋异禀却偏生不爱学武,要不是我与你父有所渊源,只怕这段师生之情也是有缘无分。”太玄拂着胡子,唏嘘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