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声鸡叫,夏华睁开双眼,显得精气十足,疲态全无。他的贴经昨日已完成大部分,只有三道题没有作答。他不知文庙是否存在防作弊禁置,所以不敢贸然进入自己灵窍中的文殿雏形里去寻找答案,那里的旧思屋里整齐的排列着自己读过的各类书籍。
夏华最后回想了一遍三道题,其中之一是:“仁帝的老师都有谁?”乍得一看,题目很容易,仁帝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夏华现在想的是不是要加上郯子和项槖!
国策中有记载:“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仁帝师,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
至于郯子,夏华搜罗了很多资料,最终没有找到郯子的记载。所以夏华加上了项槖,而删掉了郯子。
至于最后两道题,夏华都没听过,只能空着题。夏华心中惋惜,“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书文里的知识深渊浩渺,以后更要抓紧读书啊!”
没有人得知:此次的郡试文庙出了两道没有答案的题,此类题称作“无中生有”。如果有的考生要是胡乱写上,他的卷子就直接与甲等无缘了。仁帝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知也!”有时放弃也是一种勇气。
平旦之时,寒文大陆所有的文庙和文院的钟声又一次响起,帖经科收卷时间已到。夏华把自己的卷子从文棚递了出去,换来两页白纸。
第二科“诗”考试开始。
要求简单,写两首诗,但做起来可就难了!
一首诗命题;二首诗自由发挥。
夏华刚在凳子上坐定,只听一道浑厚的声音响起:“思家!”
两字之后,再无它音。
夏华知道第一诗以“思家”为主题。有很多人可能对思乡的感触不深。但夏华不一样,听到“思家”时,想起了梦中星球上的家,也起了夏家寒山上,他和于伯“简陋温馨的港湾”的日子,而后心痛起来,父母的不知所踪,于伯的跳崖惨死,每次想起这些都会让他坚定对实力的渴望。
笔起,诗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青龙郡文院的院正和两个学监正在喝茶,另有文院执事在左右巡视。突然院正感到了天地间才气的变化,西垂的月亮又重新散发了光芒,让人不禁地抬头遥望。
同时,甲房某处升腾起浓浓的如月华班的文气,祖山脚下的文院变得更加安静。
院正惊到:“难道有传国之诗出现?”
寒都文庙。诗殿的钟声响起,有一身穿白衣的人站在三丈高的大钟前。只是看着一把刀,无人自动,在诗钟上刻下夏华的《静夜思》一诗。
极西之地,黑纱罩面的女孩,突然停止了自己的脚步,抬头望月,心中莫名的哀伤,哀伤之后,手中的魔刀更加有力的刺向敌人。
“百年之后,终于又有人唤醒我了!”
丁三考棚的夏华,已被浓郁的文气所包围,他像是浸润在文气的海洋中一般,文气如同溪流通过九文脉流入文海。他感到自己的文海在不断扩张,膨胀的让人难以忍受。
同时夏华的耳中听到了文海有力的跳动的声音,如鼓之震,如磬之声。夏华只有墨守本心,端坐在凳子上,表情不停的变化,时而痛苦,时而舒展。
不知过了几时,夏华的文海不再变化,如实质般的文气渗透全身。夏华感到了自己的文海领域变成了原来的一倍有余。令他惊讶的是自己的文脉只有一根粗大的红色主脉,并且九窍也归为一条和文海相连,这就是第一次九脉合一之象,夏华知道自己差一更加接近文士阶段了。
青天中凭空出现一道白虹,直接引到青龙郡文院的上空。
院正大惊:“庙引郡士,不知是哪家的天才!”随即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对旁边的执事严肃地说道:“谨慎巡场,这可能对我青龙郡来说是一场大造化!”
丁三棚的文气迅速的与白虹接引,最终被白虹淹没,白虹冲进夏华的身体。夏华的痛苦加重了百倍,文海又一次的膨胀充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