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华铭说完拿出文宝‘离人针’,注入文气,虽然他仅为文者九脉的巅峰,但气势丝毫不输李宏道。
“华铭,怎么什么事都有你插手?我只想见识见识夏华兄的高才,你又何必如此护着他呢?”李三才子看见高级文宝,有些示弱。
夏华向前一步,对华铭示意自己可以应付,华铭才收针复原,其实夏华的文力已达到文士二脉,超过李宏道和化铭,只是文技不通一窍,李三公子文心压制也让夏华感受到了差距。但此时他不能示弱,自己是青龙的金案首。
“李公子有何见教?”夏华看着李三才子。
“金案案首,青龙君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出过了!夏兄可是为本郡学子挣了光!”李宏道面露和色。
夏华知道他是惺惺作态,但能这么短的时间内转换情绪,也真是一种本事。
李宏道显得很真诚,“我们大家想想学习一下夏案首的郡试大作。”他边说边向四周的人看去。
其他的人不明所以,大部分跟着附和。
“愿听夏案首大作!”
夏华不知是计,心中想:应试的作品在事后都会公布出来,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且这可以增加自己文名,何乐不为!
“感谢各位文友抬爱,我就把自己在郡试中的两首拙作吟诵给诸位。”
下面人变得安静下来,都想第一时间听到夏案首的诗作。只有李宏道的笑中带着阴翳。华铭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华铭知道李宏道没有安什么好心,没有来得及阻拦,夏华已经要开口吟诗了。
“我应试的思乡之诗为……为……。”夏华的心中大骇,自己怎么也说不出话来。他试了几次,只要说到关于考试中两首诗的内容时,都会变得口不能言。他看见一旁李宏道的一脸阴笑,夏华就知道被他坑了一把。
李宏道见了夏华的窘迫,又继续施压:“难道夏案首取得了青龙郡试的第一,就目中无人。竟如此看不起辈读书人。”
其他的人又有跟风的,还有些是起哄架秧子的,也有落榜不得意的,一时间夏华竟成了他们泄愤的对象。
夏华强作平静,“口诛”产生的文气如黑灰一般,假若处理不当,就会对文名产生不好的影响。
正当“口诛”之气纷纷向夏华围拢之时,夏华终于高声朗诵出:“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我的《静夜思》。”
皎洁的月光,瞬间穿透了黑灰的雾霾,夏华的头脑中的文殿雏形发出欢快地轰鸣,当然这只有夏华自己能听见。
李宏道有些失望,更是不解。文庙的“禁口令”怎么会突然对他失去效果了,可是连文王五脉的叔父都对“禁口令”毫无办法。夏华又是如何做到了。
其实夏华都不是很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只是感觉文殿雏形中的很多白点飞进自己文殿中的诗室中的《静夜思》的四句诗上,白点的慢慢增多形成了白炼,四句诗被百炼包裹着向外飞去,随着夏华迫切的想读出这句诗,这条诗练终于冲破了那道口中文禁,惊响在人群的上空。
谁也想不到这次的破禁造成了多大影响!
在场的学子们默默的吟诵着这一首《静夜思》,无不被其中的情感所影响,甚至有人留下了思乡的泪水。但是九成的人居然记不起刚才的诗,只有几个有着特殊文器的世家子弟强记着只言片字。
原来文庙总庙夏华的两首诗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禁令,甚至会从记忆深处强行去除。
“青龙郡取中士子进文院!”文院教谕高声喊道。
人们迅速的把注意力转到了文院里,所有人第一次正式的面见他们的座师—院正任逍遥。
八十一人依序的进入文院,夏华当成一列,其他人两两相邻。
文院教谕引着众人来到文帝堂。对九帝祭礼之后,等着座师任逍遥的到来。再次期间,夏华细细的打量了四周。文帝堂不是很大,也就能容纳百十来人,肯能是郡士定数八十一人的缘故。
有九尊塑像栩栩如生。正中一尊塑像坐北朝南,其他八尊分列两侧。夏华知道这就是人族的九帝,中间的是正是古今文帝第一的“仁帝”,相传“仁帝”最终达文帝九脉巅峰境界。雕塑的面容和煦,脸成微笑,但却让人感到了巨大的威压。夏华刚要细看其他的文帝,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文帝堂中的沉寂。
进来的人,花白胡须,脸是方正形状,脚步刚健。夏华确定没有见过此人,但是声音为什么会似曾相识。
“青龙院的院正任逍遥先生到了!”教谕知道任逍遥最喜别人称其先生,所以如此开场介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