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和苏岂无二人在山中的路上走着,忽听间听见杳杳的钟声,抬头细看时,山中露出黄墙青瓦,原来山中藏有一座古刹。
苏岂无开心地笑道:“师兄我们晚饭有的吃了,但可惜是素斋。”夏华心中却想到:“寒文国很少有寺庙,因为这里独尊儒家,释教特别稀少,这座大山里居然有古寺!”
苏岂无趁夏华踌躇之际,走到了前头,“快走吧,要不赶不上素斋了!”
两人紧赶慢赶,当他们到达寺庙大门前时,天色还是逐渐暗了下来,真应了那句话:山中早落日。
夏华抬头看见两个灰衣小和尚抬着门栓,像是准备关门了,苏岂无用尽最后的气力走完了最后十几台阶,上前问讯道:“小师傅,我们山中游玩,贪了路程以致于错过了宿头,想借宿一晚。”
个子稍高的小和尚回礼说:“施主请进!”夏华也已经走完台阶,打趣式地问道:“两位小师傅不需要禀明住持监寺等师长吗?”
小和尚又对夏华失礼,“阿米陀佛,师祖早间已经吩咐,向晚贵客当临!所以我和明师弟把关寺院门推迟一刻钟,天色将晚,本以为不会有人来,故此时才要关门。”
夏华似信非信,苏岂无却完全不信,因为他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只知道有仁帝,不知道有其他,这两个小和尚明显在故弄玄虚,诓骗我俩,“想必贵客的斋饭都准备好了!”
“没错,晚间膳房的确添了斗米,几斤菜蔬。”小和尚如实回答。
夏华和苏岂无也是无语了,跟随着小和尚来到了膳房。只见案几上摆着两碗米饭和一盆炒青菜以及两样小菜。
小和尚说:“两位施主请用,吃完后我们师祖要见你们。”之后就退出了房间。
苏岂无率先放下东西,端起饭碗,香喷喷地吃了起来,夏华也没有阻止,他在此地感受十分平和,并无凶险的预感,而且文殿中的胡风没有丝毫动静,足以说明寺庙没有对自己不利的地方。
夏华闻到了白米饭的异香,这种香味不似任何一种花香,米饭入口,甜糯怡口,如丝如滑般地进入腹中,令夏华倍感舒爽。
饭菜吃完,苏岂无打着饱嗝道:“素斋的味道真美味啊!不想别人说的那般难吃!”夏华也有同感,而且夏华清晰地感受到这些饭菜居然化作了文气进入了文脉中,一顿饭要快赶上自己一个月的修文的进展了,真令人费解。
饭足水饱,先前的小和尚进来引着夏、苏两人来到一间肃静禅房。房中空荡,只有一个白眉老僧在蒲团上在闭目入定。
除了长长的白眉,老和尚的面目却给人凶恶之感。蓦然间,老僧睁开了双眼,夏华头脑中瞬间一片空白。片刻之后,夏华恢复正常,没等夏华说话。老和尚先开口,他伶俐的目光也是一纵即逝,“你我有缘!贫僧一言告之,公子南去遇沟深壑险,终会坦途一片,成就非凡,月满亏,水满溢,登临峰顶时,思回头上岸。”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夏华自然不知道老和尚说的什么,拉着苏岂无就想出去,可是苏岂无却毫无反应,眼神直愣愣的,夏华的摇晃使他从梦中惊醒一样。
老僧竟然如此厉害,一眼之间居然让一个文者巅峰的苏岂无形如痴傻,苏岂无和夏华退了出来。
第二天,夏华在晨钟敲响之前就已经绕了寺庙游赏了一周,原来这个寺庙名为藏山寺,白眉老僧就是主持方丈藏山,和大山的名字一样,夏华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藏山,就是想不起来。
“藏山啊,南宫山庄就在藏山。”苏岂无也被钟中闹醒。
苏岂无的话语使夏华想起了三层《寒宫仕女图》还在自己文殿的画室中,合成真图还需要最关键的东西。夏华有些担心真图的秘密是否南宫家也清楚,他有些后悔自己盲目的在墨斋拿了二、三层的图,这可能是南宫家的计策,各大世家可是没有吃素的。
夏华担心地说:“我们早饭后要快点启程,南宫小山可像是睚眦必报的人,我担心他会找我们的麻烦!”
“这个藏山寺也古怪,我昨晚早早的睡,头还是有些混沌,是不是藏山老和尚在饭菜中下了药了。”苏岂无揉着脑袋。
夏华知道昨天藏山方丈对两人用了幻术,其实“幻”最早出自释家,儒家是因为仁帝的天纵奇才,从释家借鉴,才创出了文幻。自己由于文殿的原因,瞬间清醒,也可能是老方丈试探自己,想单独对自己说那些话,所以苏岂无在还里面沉浸的时间长了一些。
“不会的,我们的饭菜可是千金难买的“米”和“菜”,你昨晚上吃的够你苦修两个月的文气的。”夏华说道。
“我说呢,吃完饭后,文气充盈,疲惫全没了!早饭我要多吃点!”苏岂无吵嚷着吃早饭。
夏华有些无奈,自己的小师弟有时候真活泼,自己也本该如此,可是夏家让自己失去的太多,心中的怨恨还是不能放下,少年的凄苦常常浮现。
早饭很快就吃完了,令苏岂无失望地很,粥和馒头都是平常的米面所成。
夏华,苏岂无临行时,灰衣小和尚递给夏华一本书,崭新的蓝皮上面写有:“藏山经”三个字。
“师祖赠予施主!”和尚合实双掌说道。
夏华还礼:“感谢大师厚爱!”
两人沿着蜿蜒的山路走向山的那一边,苏岂无先拿过《藏山经》随意地翻着《藏山经》,本来他就是儒家的坚定信仰者,嘟嘟囔囔:“这就是一本普通的经书,怎么能和儒家的经典相提并论呢!扔了算了!”他回头就要扔向藏山寺的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