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没千山风如刀,寒意透九霄,踉跄路上,饿狼当道,万里尽哭嚎;
痛别三关去汉袍,正气怎可昭,蛇蝎心肠,狰狞面目,天地成鬼牢。
……
葛祥赶了驴车,载着关舟和葛长庚来到姚家寨时,天已经黑透了,三人找到大果,又叫上几个村民,一路往山上赶去。
一行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天上云遮弦月,四周漆黑一片,摇曳的火把照射着参差的枝叶,倒映出斑驳的影子,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只有山中的鸣虫偶尔叫上几声,两侧林中似有夜行的小兽,悉悉索索的远遁,躲避着火光。
老君观已经修葺一新,葛祥、大果等人守在大门口,关、葛两人进到院中,葛长庚又回身掩上大门,这才向大殿走去,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改变,长明灯明亮依旧,前几日关舟摆上几案的水果看上去依旧新鲜。
葛长庚也不多话,拉着关舟先是向老君像拜了三拜,而后来到殿侧,踮脚抓住青牛左边的犄角向下一拉又一拧,只听卡啦一声轻响,似是有什么机关启动,他又转到神像正面,将手指伸进青牛口中,拉动了内置的机关,这次是一连串卡啦啦的响声,声音很轻,若不是夜深人静,估计都听不到,那响声持续了足有三分钟,待响声停止,葛老头招呼关舟来到神像后面,之间神像底座上露出了一个三尺见方的黑洞。
葛长庚拿起一根粗大的蜡烛,在长明灯上点了,高高托举着下到洞中,关舟紧随其后,迈步跟了下去,洞口之内是一条岩石中凿出的窄道,高不过五尺,宽恰好齐肩,只容一人通过,关舟与葛长庚扶岩壁一路向下,约莫走了半盏茶的功夫,脚下石阶逐渐平缓,最终变成了平直的巷道,只是仍旧不宽,两人无法并肩而行,又往前走一盏茶的功夫,眼前出现一座石门,门上没有门扇,左右各有石兽一尊。
关舟借着烛光细看,那石兽通体漆黑,绘有红、黄、金色的兽面纹、勾连云纹;双头曲颈,面目似龙非龙,巨眼圆睁,阔口长舌;头上各有巨角一对,形似鹿角,权桠横生,整体极为奇异生动。
葛长庚未做停留,直接招呼方舟进入石室,那石室约莫一丈见方,四壁平滑如镜,甚至都能映射烛光,顶上似乎有浮雕图案,光线太弱看不清楚,正前面的石壁中间,有一扇紧闭的石门,石门两侧各有两座跪坐的石雕童子,皆是一手托着巨大油灯,而另一只手,则分别持着笔墨纸砚。
关舟遍体生寒,这是……墓室……葛长庚点点头,举步上前,点燃了童子手中的油灯,石壁反射灯光,瞬间照亮了整间石室,关舟抬头,见顶上雕刻的竟然是羽人飞天,那羽人皆是面目清秀,身材纤长,头上扎了双髻,背后生有羽翼,手上或持着节杖,或捧着灵芝仙草,衣带飘飘,栩栩如生,大大小小竟然有上百尊之多。
葛长庚拍拍关舟的肩膀,示意他去看那石门,关舟举步上前,以手触壁,发现那并非真正的石门,而是以浮雕手法雕出来的门的轮廓,与石门两侧耸立的石柱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关舟差异,以目光向葛长庚询问,葛长庚嘿嘿一笑,走到最左侧石雕童子近前,伸手将他手中的笔拿了下来。
用这个在石雕的门缝上划一下……葛长庚将笔递给关舟说道。关舟接过笔,发现其并非石料雕成,而是一杆真正的笔,笔杆以青玉雕成,明光剔透;笔头不知是何种鬃毛,呈暗红之色。
关舟依言在石缝上划一下,正面石壁忽的荧光一闪,有红色液体渗出石缝,沿着浮雕的沟壑迅速蔓延,只一瞬便填满整面石壁,随着哐的一声响,石门竟然自行打了开来……
两人搀扶着走进内殿,里面是一处天然的岩洞,岩洞顶上布满水晶簇,散发着明亮而柔和的光,关舟猜测水晶之上应该有萤石之类的吸光物质,白天透过岩洞的缝隙吸足了阳光,故而晚上明亮依旧,再通过水晶簇折射,让光线充满整个岩洞……不过,也不一定……关舟晃晃脑袋,又看了看手中的玉笔,方才开门的一瞬实在太震撼,这可不是机关之术或是物理定律能解释的,眼前的岩洞亮如白昼,说不定那水晶之上还真有一颗太阳……
岩洞四周被人工打磨过,很是平整,两侧共摆了一十二座石俑,每一座都是一丈有余,或持枪或持刀,一副汉人将军打扮,岩洞正中是一座三尺高的巨大石台,石台左侧有一座石墩,上面竖着一株水晶柱,在洞顶光线的照射下,散发出七彩霞光笼罩着石台,石台之上,整齐的放了许多陶瓮,每个陶瓮都刻了文字,关舟上前墩身,凝目看去,那前面的一个陶瓮上赫然写着大宋安德帝姬赵氏金罗。
这是……大宋的公主?关舟回身轻声问道,葛长庚面色凝重的点点头,不错,此处二十四尊陶瓮,便是我大宋二十四位皇子、公主,你面前的这一位,乃是徽宗皇帝第三女,钦宗皇帝的胞妹……
靖康之难!关舟惊声叫道,葛长庚再次点点头,招呼关舟席地而坐,一声长叹后将事情原委慢慢道来。
靖康年冬月廿五,金人破东京,擒获二帝及后妃、皇子、帝姬三干余人,皇族男女四千余人,达官显贵男女五千余人,宫人随侍无以计数,由六路大军分别押解发往金国,一路凌辱虐待,待到了燕州、云州,男子十余其四,女子十去其三,而后男子为奴即是恩典,女子则作为战利品赏赐功臣勇将,连二帝的妃子都未能幸免,更不用说那些帝姬皇女了,不及封赏出去的,尽数纳入洗衣院,为奴为婢,等待未知的命运,真个是入坠地狱,苦不堪言。
此处所葬的,便是那些年遇难的皇子、帝姬了,宋金议和之后,高宗皇帝先后迎回了徽宗、钦宗的灵柩及其生母韦氏,待到金灭,官家于端平元年拜谒皇陵之时,将完颜守绪的遗骨奉于太庙,告慰徽钦二帝在天之灵……可靖康之难的冤魂远不止于此啊,那些仇怨也远不是几番告慰便可消磨掉的……此处这些贵人的骸骨之前便是遗落金国各处,更有如保福帝姬、仁福帝姬者,被俘时年仅一十六岁,还未待启程解往金国,便在军营之中被凌辱虐待致死,遗尸刘家寨……
葛长庚老泪纵横,到最后实在说不下去了,颤颤巍巍的抬手,指指那托着水晶柱的石墩,对关舟说道,你且去看,那上面写的及其详尽……
关舟站起身,来到水晶柱旁,见那石墩上刻了许多小字,一行行读下去,确与葛长庚所言无二,每一位皇族的去处及遇难经过都写得清清楚楚,再往下读,便是关于这座老君观的了。
靖康之难时,钦宗皇帝只有一子,即当时的太子赵谌,于押解赴金途中又得一子赵谨,但路途艰难,看护不周,以至早夭,后至五国城,得三子赵训,那赵训于十八岁时携寻回的亲人遗骨潜出金国,奔来大宋,哪知高宗皇帝以钦宗只有一子为由将其挡回,不肯接纳这个侄子,当然更不会承认这些已是坛坛罐罐的亲人。
赵训无奈,只得带领随从离开,暂居老君观时,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内藏的机关,遂在原有石室岩洞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这些收殓来的骸骨安置于此,也算这些至亲之人回归故土,落叶归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