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瓷器厂的李厂长做向导,朱卫平三人跟随,一路浩浩荡荡地驶向了方塘镇。
这个小镇四通八达,房屋整齐,青石板路面,路边长着苔藓,时不时地能看到一个小坑,坑里蓄满了水,倒影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个富有诗意的南方偏远小镇的名字,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么一句诗歌,方塘镇具有南方典型特色,古朴典雅,在斑驳的墙体中能看到昔日的精雕细刻,路过高低起伏的院落,脸上布满沧桑的老人正拿着针线穿针引线缝补着破旧的衣服,小孩子在跳着皮筋,头上的辫子随着轻灵的身体起落。
见惯北方粗犷的朱卫平三人在车上不住地感叹江南小镇的温婉。
远远地,李厂长就下了车,和老人们打着招呼,打鱼归来的老人爽朗地笑着,从散发着鱼腥味的鱼篓里挑出几条肥硕的鱼硬往李厂长手里塞,说什么都要让他收下,布满岁月沧桑的阿婆端着热水张罗着要让他们歇一歇脚。
在这一点,朱卫平找到了共同点,南方人北方人一样热忱。
李厂长一路和这些人打着招呼就带领朱卫平三人来到一家门前。
青瓦白墙,在岁月的雕琢下,已经有些风化,古铜色的大门铆了碗口大的钉,铜环在门上吊着,随着微风在轻轻晃动,发出轻微的声音。
在八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时代,这家人家在这个小镇上看起来相对富足。
站在门前还没有敲门,从门里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听声音判断应该是一风烛残年的老人,老风箱一般的声音,仿佛肺部已经坏掉。
在路上,李厂长已经向朱卫平介绍,今天带领他们来就是听说他老家有一位老人收藏了极品钟乳石,不过,这个老人极品钟乳石极其难要,据说他是用来治病用的,具体是什么病他也不是很清楚,常年在外面工作,对于老家的事情了解得越来越少了,能不能得到极品钟乳石全看朱卫平他们的造化了。
韩飞和赵颖颇为担忧地看了看朱卫平,这一次根本就是无备而来,看来是要吃闭门羹了。
随着有节奏的敲门声,门应声而开,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老李,你回来了?”
李厂长很客气地问,“老爷子在家吗?”
“床上躺着呢,这年底了,天变冷了,咳嗽得越来厉害了,怎么也治不好,人老了,”中年人看起来很烦闷,看情况是他们口中老爷子的儿子,负责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李厂长客套地询问老人治疗情况,说孩子们已经工作了,一定要好好治疗诸如此类的话,中年男人解释说已经用了最好的药看了最好的医生,病需要慢慢养,不过情况不是很乐观。
“谁啊?”老人急剧地咳嗽着,房子管得密不透风,对冷风严防死守,生怕进来了凉意,似乎很少来人,老人对有人过来看望他很是欣喜,说出这两字之后累的几乎喘不上来气,大口大口地呼吸。
老人的儿子把几人领进去之后,似乎不太乐意开门关门带来的冷风。
朱卫平皱了皱眉头,屋里空气由于不流通散发着难闻的恶气,老人简直是典型的久居其室不闻其臭,外面清新的空气丝毫进不来,空气中不知道有多少病毒和霉菌。
“老人家,你把门窗关着门紧不行的,空气不流通,窗帘和衣服上沾满了霉菌粉尘,只会令你咳嗽得更加厉害,对身体百害无一利,”朱卫平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