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们期待着这一次授课
甚至为此破天荒地连续洗了三天澡,穿上自己最新最干净的衣服。
第三天白天都没有去放牧,首领萧马均带领众人祭拜了融父,祷告上天祈求保佑。
正午十分,天空万里无云,太阳斜照在草地上,给绿草镀上了一层金光。
部落二百多人全部搬着小马扎坐在空地上,上至六十老者,下到三岁小孩全都来听这次课。
苏雨告诉自己不要紧张
但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总是让他静不下心来,不停得喝水。
“此次课程是为大家解释什么是‘道’,这个问题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二。”
牧民只是一脸疑惑,但依旧沉下心思,思考自己理解的道。
过了一会,苏雨再次开口:“万事万物运行的轨道或轨迹,也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
它即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不知谁之子。”
“混沌而成,先于天地而生,它寂静、空虚,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循环运动而永远不懈怠,可以成为天地本源。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能勉强将其称之为‘道’,勉强地称它为大,大又叫做逝,逝又叫做远,远又叫做反。
所以,道无止境,天无边界,地无边际,人亦无限伟大,宇宙有四大,而人居于这四大之一。
人效法地,第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
“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方式,柔弱微小,是道的作用特征。
天下万物产生于有,有产生于无。”
……
“道产生之时便是一个整体,他产生了天地,天地本身便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叫冲又产生了和气,阴阳和三气便产生了万物。
万物皆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交冲便产生了和气。”
……
苏雨讲地正是《道德经》当中的内容。
他认为,《道德经》是一本哲学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书籍。这本书对于观看者来说,玄之又玄但似乎也能看懂。
如那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有的人看过后激动地直呼内行,因为他的形式准则就如同描写的这样,他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有些人却觉得不以为然,认为人逆天而生,就是要与天地人相争。
苏雨认同其中一些观点,但也否认一些内容。于是他将删减版的《道德经》解释给别人听。
只不过他太高估牧民的知识水平了,一个个听得认真,但都没听进去。
或者说是没听懂。
他们对天、地、阴、阳的概念都没有,甚至很多字都不认识。
草率了
还剩一点没有讲完,苏雨直接停下,静静的看着远方的天,心中思索。不能再讲下去了,讲也是浪费时间。
该讲点什么呢?
自然科学
苏雨想起来,自己还小的时候,父亲带回来作为启蒙书籍的《科学》一书。
“萧大勇,去取一个没破的羊膀胱,再提一缸水来,水要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