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大营,朱元璋帅帐之外。
十多个士兵站在营帐周围,不许任何人进入。
而帅帐里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朱元璋。
只见他一脸阴沉,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此时,李善长拿着一封书信来到了营帐外面。
他看了一眼面色不善的士兵,当士兵认出他是谁的时候,连忙躬身说道:“见过军师。”
李善长点了点头,对着士兵说道:“我有急事要求见主公。”
士兵一脸为难地说道:“主公说了,他现在谁也不见。”
“怎么回事?”李善长疑惑地说道。
的确,上午朱元璋陪着小明王一起检阅军队的时候还是满脸笑容,怎么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忽然把自己关在帅帐里,不愿见人呢?
士兵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地说道:“主公在生气呢。”
李善长更加疑惑了,他现在更加想要见到自己的主公了。
于是,他不顾士兵的阻拦,一定要进去见朱元璋。
这个时候,另一个士兵冷着脸对李善长说道:“主公说过,他谁也不见,尤其是不见你。”
李善长听到这话,先是一愣,然后急忙问道:“难道是我做了什么让主公不高兴的事?”
士兵摇了摇头,说道:“这我就不知道。”
李善长叹了口气,退后几步,然后对着帅帐跪了下来。
士兵一见他这样,脸上虽有为难,但是也没办法。
好在下午的太阳不如正午那般炎热。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将军带着士兵走了过来。
他一脸好奇地对跪在地上的李善长说道:“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主公正在生我的气呢。”李善长苦笑着说道。
那人一听这话,立即说道:“先生是军师,怎么能这么跪着呢?我去找主公说说。”
“汤将军且慢。”李善长说道。
汤和不管不顾地推开士兵,就要强行冲进去。
汤和和其他将军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人,更是他在凤阳的同乡,所以两人的感情是非常人可以相比的。
一个人要是一心为了别人好,他才不会担心会不会得罪那个人。
就在他嚷嚷着要冲进去的时候,门帘被拉开了。
一张平静的脸出现在众人面前。
士兵们一看到这张脸,就纷纷跪下说道:“参见主公。”
汤和愣了一下,然后大大咧咧地说道:“主公有何烦心事?非要军师跪在外面?”
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沉默地扶起了李善长,然后对汤和说道:“你很清闲啊?”
汤和笑了笑,说道:“这就对了嘛,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事不能讲清楚?”
朱元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这件事跟你也说不清楚。”
“行,那我走,你就和先生慢慢说吧。”汤和笑着说道,然后带着手下的士兵们离开了帅帐。
等他走后,朱元璋才亲切地拉住李善长的手,将他请入了营帐之中。
两人进入营帐之中坐下之后。
李善长笑着说道:“主公不生我气了?”
“我哪敢生先生你的气?”朱元璋平静地说道。
李善长一看他这幅表情,就知道他余怒未消。
于是他站起来,一脸郑重地说道:“臣自从决定追随主公之后,就只忠于主公,其他人无论是谁,臣都不会效忠于他。”
听到这话,朱元璋才渐渐的笑了出来。
他一直担心的事情总算是有了结果。
今天上午,小明王从悲伤中回过神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朱元璋带着他去检阅滁州城中的大军。
这件事当年的萧雨夜也做过,后果就是他得到了所有士兵的支持。
所以朱元璋心中不由得生出了担忧。
他不希望自己用性命打拼回来的军队,最后拱手让给了别人。
李善长也跟在他们身边,而他对小明王表现出来的情感,让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效忠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小明王。
所以,朱元璋才会这么生气。
李善长可以说是他唯一的军师,他能够打下这片基业,有很大一部分缘故是因为有了军师相助,现在这位军师带头倒向小明王那一边,这如何能让他不生气,不心痛?
李善长总算明白了自家主公的心思,笑着说道:“主公担忧的事,其实臣一早就有所准备了。”
“哦?先生做了什么准备?”朱元璋问道。
“当初,小明王初来此地的时候,臣就担心会有这么一天,所以,臣早就和士兵们说好了,让他们和臣一起演一出戏。”李善长说道。
“所以那一天,你和士兵们一起表现出对小明王的热情都是装出来的?”朱元璋开怀大笑,说道。
“当然,我们跟随主公多年,怎么会对一个稚子小儿效忠?”李善长抚须说道。
“我倒是不担心那个稚子小儿,而是担心那个太后。”朱元璋说道,“小明王根本不会收买人心,他这么做完全是太后教他的,着实可恨。”
“主公如果担心小明王会影响军心,不如提早将他和太后一起送往应天,美其名曰战场凶险,不适合居住即可。”李善长说道。
“其实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小明王早已名存实亡了,我实在是不想继续屈居人下了。”朱元璋说道。
“主公想要自立?”李善长眼睛一亮,说道。
“有何不可?”朱元璋反问道。
的确,现在他已经拥有大片土地,士兵不下几十万,他已经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方诸侯。
现在,也只有汉阳的徐寿辉,和高邮的张士诚能和他决一高下。
而他和这几个诸侯之间的决战最终也只是时间问题,再加上朝廷渐渐衰亡,暴元气数已尽,赶走暴元之后,谁来做这个中原的皇帝就成了下一步的问题。
李善长笑了笑,说道:“看来你的军师还真是神机妙算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