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今年四十一岁,记不得大学本科毕业多少年了。大四那年我在中国最初的互联网上发表了这篇纪实小说,引起不小的轰动。时隔多少年之后,我的人生早已不是小说初成时的自己设想的样子。依然处于联合国定义的青春,然我知道自己将老了。在老之前我攒起勇气、时间、精力,把这篇小说重新整理一下。多少人看我已经不在意,我只是想重新触摸当年的热血与激情。
2021年7月15日
大四那年4月份的题记
也许两个月后我再也不会有现下的系统时间来把我大学四年的篮球生活写下来并埋葬。所以我在毕业前会大体真实地记录下我的大学篮球生活。
终场前的最后一投发生的时候,呼吸和心跳糅合起来透彻击打灵魂,能感觉到微不足道却清晰入骨的震动。
如果再给我机会,我还是要亲自来投。比赛要输,也只能输在我的手上。
一:大学,大傻,大幕拉开
跳球。
我依然习惯性依中圈线站在大傻身后左侧的位置。那高大魁梧的背影近距离地侵略我的视线,以我的身高无法看到他的颈部以上。扩张在整个视野中的是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14,和瘦弱的篮球背心阻挡不住的蓬勃的铁色肌肉。肌肉盘亘的胳膊长得能直接把手按到地面。
我的搭档的体格和力量,震慑着当时的全省高校届,和我的所有篮球环境。
每次跳球前站在他身后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压迫感,作为队友则是放心。
这跟我在生活中和他相处的感觉是两个极端。
裁判手中球抛起,我不再去看大傻的起跳,而是直接地义无返顾地借队友掩护跑向我们的前场,到篮下的时候略微回头接过大傻直接拍过来的球,三步上篮或扣篮拿到这场比赛的前2分。然后跑回后场,和大傻击掌。
我在大学里所有的比赛,几乎都是这样开场的。算是对手先天让2分。
从寝室队、班队、年级队、院队、校队,球衣在换,队友在换,但是我们俩没换过。10号和14号。
大二有一场比赛大傻因伤缺席,替补中锋跳球,看到裁判把球抛起,我习惯性地跑到篮下,却没如常接到球,回头一看,对方快攻得分了。
我看看场下拉拉队中那个穿着休闲装的巨大身影,他满脸笑意,做了个大拇指向下的恶劣手势嘲弄我。
大傻上不上场都是焦点。观众倒有一大半是专门来看他的。女生如云。
完全看不懂篮球却冒充球迷的小女生整场都怂恿大傻上场打会儿。感觉挺恨他的。
我的风头差不多被他抢光了。哪怕我后来成为这个学校的头号球星,和他一起出现在球场的时候也不会是头号焦点。
这是大学,不是职业赛场。就是这样。
这个壮汉长得帅,身材完美,活该。
我和大傻在生活中也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身材、性格差异极大,却很默契。我们的相识相知不是因为篮球,事实上除了比赛期间,我们很少谈论篮球。
我们的大学在这篇小说里叫“菜园”。各个学院的名称我将用篮球品牌替代。
菜园是个一本院校,学生很多。这个学校氛围和各项活动很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考进了菜园的第一大学院,斯伯丁学院。
军训时以学院为单位安排新生打了几场篮球赛。
据说新生篮球赛是各学院选拔篮球人才的重要机会。篮球在菜园是第一运动,学校领导重视,愿意投入。之前十年的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和一年一度的全省大学生篮球联赛,菜园包揽了一大半的冠军,很少出前三名。在这个学校,篮球打得好会很风光,有很多好处。
实话实说,这是我高考过录取线几十分还依然坚定报考这个学校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个不能给爸妈说。
军训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院篮球队。当时没敢想校队。
我不可能知道四年后,我会成为这个学校篮球史的传奇。
我在这个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打篮球的人,叫哲。同学院同届不同班。
那边军训休息时,我坐在室外篮球场边拿着个篮球拍了会儿,就坐下看其他新生打得起劲。
这时一个身高185左右匀称身材的新生穿着迷彩服坐在我旁边,跟我打招呼说:
“你好同学,请问你也是大一的么?”
我说是。
他说:看到你刚才运球了,厉害。我也打篮球。你想加入院队么?
我问他:你呢?
他说:我想。我很有信心!咱们一起取院队报名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