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仓库里的人
我们没有专门的训练馆。学院给我们争取来一个废弃仓库,把里面的废物腾了,赞助企业给我们铺了一个篮球场,给了二十个新篮球。
第一届火车头学院篮球队男女队员齐聚,开了动员会。
女队的情况差不多,也是拼凑起来的。除了一个高我一级的队长是之前斯伯丁的主力,其他女生都没进过斯伯丁学院女篮。
队长海平学姐是特好的一个人,两年时间对待女篮的师妹如同亲妹,训练严格,生活周详。她和女篮的女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家人一样。
这气氛在男篮里也有深刻的体现。
火车头学院篮球队的和谐气氛和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我目力中无与伦比。
从此,这个仓库热闹起来。
我们的训练时间比其他学院早了半个小时,五点钟,天还擦黑的时候仓库里就男男女女地将近三十人开始扑腾,一直到七点半左右;下午训练是四点半到七点。一天都没有中断过。
其他学院是没有我们勤奋的。
需要说明的是,菜园篮球的主要力量是大二大三,大一稚嫩,除了特别出类拔萃的其他大都是跟我大一一样当陪练,美其名曰梯队,为大二上场做准备。而大四的基本就淡出了,临近离校时间宝贵,也没了心气儿。
毕竟这是大学篮球,没人靠这吃饭。
即便大二大三的学生,自律意识也依然是学生级别。有些大二大三的队员也会长时间缺训,以至于比赛的时候状态下滑。
威尔胜学院去年夺冠后,自满情绪很严重,训练相当懈怠,已经没有了那种卧薪尝胆众志成城的拼劲。
所以,那年的威尔胜学院成为了火车头学院的强心剂,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新贵坚定的眼神。
天道酬勤。不付出难以收获,老本折旧很快,何况不厚。
不光打篮球,任何平民的事大概都是。
兵哥不再当斯伯丁学院的教练。已经调到院体育部工作了,人事关系不属于斯伯丁学院。
斯伯丁学院的教练是谁呢?老书记。
纪律管理是懈怠的,劲头是懒散的,缺训是家常便饭,那群老油条想发设法偷懒。维训练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训练最刻苦的是摩腾学院。
这是菜园实力仅次于斯伯丁的第二大院,数年来在教研、就业、体育、文艺等各方面跟斯伯丁明争暗斗总落下风,篮球成绩也是一般。然而今年变了样子,几个我们同级的人突然开窍,磨合出了效果,专升本也来了几个高手。
这群人球场作风狂野,训练也不惜力。看样子今天劲头十足,要大干一场。
火车头学院篮球队训练的质和量,冠绝全校。第一年是,第二年更是!
正是这训练,把一群天赋平平的学生质变为后来菜园赛场上令人胆寒的投篮手、防守者、突击手……
那时候有滋味啊!
白天一天两训,晚上课业结束我们意犹未尽地凑在仓库里讨论技战术,调整训练方案,总结练习赛的得失。
没有教练,我们自己就是教练,每个人都是教练,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大家来讨论研究。每个人都心无芥蒂地共同投身于我们所热爱的这项运动中,不存在尊卑、次序。
我们没有别的学院那么好的物质条件,甚至连一瓶矿泉水都没有赞助而只能自带水,但是没人抱怨,因为我们感受到支持的力量,领导、同学一直在力所能及地支持我们。我们的毛巾就是大一的学妹送来的,每人一条,上面绣着各自的号码和名字。
训练和各种非正式比赛时,根本不需要安排专门的后勤队伍,仿佛约定俗成,学生们只要没事就来球馆,一边参观我们训练,一边侍弄着饮用水、洗脸水、毛巾,随时准备递上。甚至争先恐后得争风吃醋起来,唯恐自己落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