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雪没有什么关系,不知道为何以这样的标题开头,只是刚好赶上下雪,天还不是很黑,也没有风,很温柔地飘落。
那应该是八二年的早春吧,寒假过后开学没几天,好像是在二月二吧赶上龙抬头的日子,在中北部小城的梦城,却下起了一场零零落落的小雪。
也没怎么正经下,断断续续的苟延残喘的样子,因为那一年的龙头节是阳历的二月二十五,阴阳历的冲突吧冬未去远春已早到,似乎天气也没了准主意。
什么时候开始下的,不知道,申世图并没有注意这些,他并不是一个活跃的孩子,大多状态下是个低头族,不会主动去跟别的孩子搭讪,即便是有小朋友凑过来互动,也是半推半就的委婉。
这在于男孩子来说是比较沉闷的性格,并且是过早地显露出来的性格,那个时候,他才五岁。
其实五岁的孩子,天性未敛性格起始,比较一致的特点,应该说都是贪玩爱玩的,申世图也非常贪玩,但却是默默地玩,更多的情况,他喜欢偷偷的关注别的小朋友,在怎样玩,玩的开心不开心,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
这并不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也不是电视电影一样的欣赏表演,更不是等着别人出丑,五岁的孩子能知道什么,置身事外就只是一点点自尊心,一种自卑感,当然,这在五岁来说,这种自卑可能非常的渺小,可能也就是小手指大小,却完完全全的影响了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
申世图是四岁多进的幼苗幼儿园,直接上的大班,一个从来没有群体经历的孩子,像个腼腆的插班生一样拘谨。
但是陌生并不是一个孩子拘束的理由,最主要的自尊,还是因为他的家庭,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在那个年代,没有爸爸不说是另一类物种吧,反正是格外地突出。
如果是战斗英雄,警界骄傲,执行任务时光荣捐躯了,或者说工伤去世,更或者是遭遇了意外不测,那班上的阿姨还可以和小朋友解释一下:
我们要有爱心,要关爱困难家庭的小朋友,不要孤立任何一个小伙伴要大家一起玩,这样很容易就打成一片,非常融洽的一群孩子。
但是申世图是因为父母离婚,在那个年代离异家庭真的是少之又少,阿姨也并没有留意到,没有用心地去解释什么,更多的是申世图的说法,让别的小朋友无法理解。
“怎么不见你爸爸来接你啊,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我没有爸爸,爸爸是什么,魔鬼吗,我才不要呢。”
“啊,那你是魔鬼的孩子,没有爸爸怎么可能呢,那你是怎么来的。”
“反正我就是没有,也不想有。”
这就是申世图与小朋友的对话,再多问,他就不做回答,连阿姨们都听不明白,当然之后,也没人再问。
其实没有父亲申世图并没有在意,就只是看到了别的小朋友被家长接送。
那个时候的家庭大多双职工,而且工作还是八小时时间制,和幼儿园的作息正好冲突,所以在孩子的问题上,就是家庭成员谁有时间谁接送,不光是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是大姨小姑他二叔,邻居家的五婶三大爷,总之,每个成员都拿孩子当宝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