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做梦吃红烧肉,被敲门声惊醒。
任沉鱼打开门,刘上进来到屋里,看到还在迷糊的大鬼,让他看看几点了。坏了,妈妈上班走时,特意嘱咐自己上学别迟到,可不知不觉睡着了。蹬上懒汉鞋,把钱揣进兜里,赶紧同上进去学校。
来到校门口,碰到一个文静却刻板的小姑娘,上进告诉大鬼,这丫头叫刘慧,是咱们班学习最好的,在年级都是第一。大鬼仔细看了看,见刘慧梳着两个辫子一左一右,白净的脸一本正经,走路似乎带着风。刘慧看到他们也没啥反应,继续匆匆往前走,两人放慢脚步,错开前进的节奏。
上课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千篇一律,只是环境更好。想起在历井小学千疮百孔的课桌,砖头垫成的椅子,大鬼还不懂什么百感交集。拿出书费递给旁边的班长,胡青睐却让大鬼自己交给老师,然后问大鬼道:“任之初,你是从农村来的吗”?大鬼告诉她是在农村上学来着,但自己家是哈尔滨的。高凡似乎也感兴趣,歪头看着大鬼和班长的问答。
由于制度原因,那个年代的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在地理上和心理上形成了一道沟壑,虽不至于难以逾越,但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也造就了一定差异,使农民兄弟总有矮人一等的感觉。更是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家人进入到城市。从社会角度看,在行为举止、穿着打扮和生活视野,及所产生的认知表达,因为所谓的“土”,往往被城里人看不起,并衍生出一些贬低的词汇。
大鬼转过头来,高凡转过头去。看到高凡的手,胖的像个发面儿馒头,忍不住咧嘴笑笑,怀疑她天天得吃什么才会变成这样。想起上午骂他屯迷糊,心里忽然有了计策,看了看她坐的椅子,又使劲摆弄一下自己的椅子。
通过老师提问,逐渐记住了几个同学的名字,但大部分都还不认识。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大鬼有些能回答,有些不会,但都没有举手,总体感觉,自己不是班级里最差的,便比较知足。
下午只有两节课,大鬼似乎也融入了学校的生活。课间休息时,还在刘上进带领下,从一楼到三楼跑了一圈儿,知道了班级分布和老师办公室的位置。
在三楼放眼望去,果然站得高,看得更远。看到远处更高的大烟囱,便问上进爬上去过没有,得知很多人爬过,但都被学校老师给喊下来了;还有刚爬上去,却被吓尿裤子的,说完哈哈大笑。不过他说,我们整个四年级,现在爬的最高的是于海洋。
大鬼心想,怎么哪儿都有他?
通过上进和豆包,大鬼还问了煽啪叽,现在流行水浒一百单八将和三国演义,不像在农村,弄张纸叠吧叠吧,做成啪叽就傻玩儿,原来这是有档次的。他们俩还把自己的啪叽拿给大鬼看,大鬼拿着有些爱不释手,想想兜里还有两毛钱,就问他们在哪里有卖的。
放学之后,同刘上进来到太平文化宫,看见墙上的电影海报《两个小八路》,两个小八路拿着红缨枪,眼望前方,斗志昂扬。便问刘上进看过没有,而他也没有看过,而大鬼以前只在姥姥家看过露天电影,不知道电影院里什么样?
来到卖啪叽的小摊儿,其实是一张张的纸板,纸板上印制彩色的各种古代人物形象,买回去后自己剪成圆圆的啪叽。因为爱看小人书和听评书,大鬼对很多英雄人物耳熟能详。这里有水浒版的,有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版,看到林冲、鲁智深,看到关羽、张飞,再看看李元霸和窦建德,不由的想起豆包的名字叫窦建,便嘿嘿笑起来。
掏出钱,买了十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是刘备的大将,大家普遍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蜀国是好人,曹操是坏蛋,而孙权是中间派,大鬼把东西郑重放进书包里。转头看见文化宫的玻璃橱窗,里面竟有小学生的画作展示,其中一幅画上,画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坐在火箭上,标题写着:实现四个现代化1985。大鬼心想,现代化都是啥,坐火箭上就会上天吗?。
带着疑问,凝视宽大的街道,令大鬼眼花缭乱。记得这是东大直街,妈妈曾经带他做过公共汽车,不过多年的农村生活,让这一切变得模糊。路上,最多的是自行车、然后是公共汽车、再就是快速穿过的小汽车。偶尔有马车慢悠悠出现,听着踢踏踢踏的声音,大鬼感到很亲切。
天有些阴了,有乌云压境的趋势。
大鬼和上进赶紧往家跑,还没有到家,雨点就落下来,回到家时衣服已经湿了。看见妹妹害怕的样子,赶紧安慰几句,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忽然听到一声炸雷,雨点敲打窗棂的声音加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