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之水,润我华夏。浪淘尽代代繁华,万象待春发,映中华;炎黄驾神州,蓄日待发,那颗耀眼的五星,堪比北斗光华。帆已起,笑看众鬼列杀。
1979年的一声春雷,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这艘巨轮在惊涛之中定准了航线: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这天中午,刘强在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招工信息,特区宇川电子厂在内地招工380人,男工100人,女工280人。有食堂,宿舍,自带被褥,月工资150-200元,有意者请到当地劳动局报名,截至日期为6月18号。
刘强猛地从炕上坐起来,楞一愣神,用双手胡乱的揉搓了几下头,鞋也没穿,跑到院子里,火辣辣的太阳烤的地皮发烫,就这样一只脚换另一只脚在院子里站着。忽然,他想起了什么,不顾一切的冲进屋内。
刘强附在收音机旁,静静的等着在再次播放招工信息。然而,他失望了,整整一下午,收音机再也没有播放此类的消息。懊恼!刘强简直比当年读完高中没有考大学一样的懊恼。为什么?因为他当时并没有记录当时的招工情况。不知道招工需要什么条件等等之类。晚饭也没吃,便去了老同学武刚的家中。武刚在地里还没回来。听他爹说,他爷俩从今年的收成中多赚点钱,给武刚结婚用。从早到晚,他家是轻易见不到人的。
地里的庄稼是武刚全家的希望。去年他家一年纯收入有300多元,今年再从地里多刨些钱出来,就能给武刚盖一座新房子。结了婚,刚子也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全村也只有刚子、刘强等几个上过高中的后生没有结婚了。
其他的后生孩子都好几岁了,早些的都上育红班啦。还有的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刘强站在院子里,大喊了一声
“婶子,刚子回来了吗?”
“没呢,是刘强吧。”
一个农村妇女从黑漆的房子走出来。
“怎么没点灯,婶子?”
“做饭没来的及点。”
其实妇人家能省一点是一点,刘强心里明白。
“我去点上灯,快进来坐,刚子马上就能回来。”
妇人从灶里掏出火,点上了煤油灯,屋里一下明亮了许多。妇人搓了搓手,坐下来,问道:“刘强,婶不是说你,好的咱说不上,差一点的也凑合,老大不小的了,别老让你老娘牵挂着,老人最担心的就是你的婚事。何况你是独苗,更得抓紧点,再过两年,一般大的姑娘就不好找了。听说咱村不少人往四川去买媳妇去了,还没回来。别管留住留不住,生下个一男半女,媳妇走了也值了,起码有个娃。”
妇人一边唠叨着,唾沫星子不时喷到刘强的脸上。一边做着饭。刘强也是眼勾勾的望着她,什么也不说,心里一直想着打工的事。
武刚进了院,把家伙什往墙上一竖,说道“娘,谁来啦?灯一亮,准知道来人了。”
“你的老同学,刘强。”
刘强一听刚子回来了,一个箭步到门外,拉着刚子的衣服说:
“有事找你商量。”
倒把刚子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平时刘强做事稳稳重重的,今天怎么换了个人似的。
“等我洗把脸,吃完饭再说,好吗?”
“不行!”
“我急得心慌。”
刚子也认真起来,他觉得刘强一定有什么大事,急成这样,非一般事可表现不出来的。
↑返回顶部↑